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百八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如果认为1840年以来的英雄们都是共和国的功勋缔造者,那么思想源流便是新文化运动,这便是中国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十八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西欧各启蒙运动的典范。不少学者根据这种说法,把中国的五四运动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也有学者因为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有历史事件貌似切掉,实在是不完善的启蒙运动。但是这是没有分清中国的启蒙运动与西方的启蒙运动的不同。
首先,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成为西欧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不可否认,中国也存在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但是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主要矛盾。随着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在由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制转变的过程是由当时历史条件下各种合力共同完成的,资产阶级只是这股合力中的一部分。
其次,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已经发生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而中国的启蒙运动之前没有一个文艺复兴。因此,中国的启蒙运动只是在做西方文艺复兴的事。所以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反传统。从文景之治到康乾盛世的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无论是在人文科学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秦始皇以后的中国至少在自然科学方面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反而是在倒退。
第三,西方启蒙运动犹如一张白纸,可以书写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是中国的启蒙运动发生时,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这就存在学习什么样的西方文化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个如何学习西方文化的历史。前面的失败者为后来的者提供了借鉴。
第四,西方的启蒙运动主要是针对封建意识形态和封建制度,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博爱、平等,这些思想的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中国的启蒙运动肩负双重任务。一方面要,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是封建意识形态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中国的启蒙运动肩负反对封建意识形态的任务;另一方面,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共和制度,但是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的启蒙运动又肩负救亡图存的任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启蒙运动势必陷入问题与主义之争,最终主义占据了上风。
第五,西方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而中国的启蒙运动不仅覆盖的知识领域狭窄得多,而且也缺乏浓度、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有些领域,如自然科学方面还是空白。
也就是说,中国的启蒙运动在文化领域没有解决打倒孔家店之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就进入到了政治领域。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四个主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分化。陈独秀、李大钊向左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始人;胡适向右转,加入了国民党;鲁迅虽然没有加入什么党派,但是对鲁迅的评价是骨头最硬,而不是文化旗帜举得最高。总之,中国的启蒙运动没有产生伏尔泰那样的文化巨匠。却产生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家和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知识分子。启蒙运动有多重要,要以一个科学严谨又敬畏批评的精神来回溯才有起码的管中窥豹。也是科学地对待1840年以来学习西方文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