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夯实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形成良好工作氛围,龙沙区法院以党支部为单位,评选出9月份“龙法好人”4名,“龙法好团队”1个,以此鼓励优秀干警,激发全院干警工作热情和内核动力。
“龙法好人”“龙法好团队”系列依托广乔学社为载体,创立专题栏目,带领大家了解发生在龙沙区法院的励志故事。第十一期带领大家走近执行局刘婷团队。
团队事迹
在法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机会身披法袍在审判席上明辨对错,职责赋予他们的是直面群众,成为兑现生效文书的先头部队,他们就是执行法官。龙沙区法院刘婷团队就是千万个执行团队的缩影。该团队成立于2021年4月底,5月份开始接收案件,截至9月份,累计收案259件,结案数一直名列前茅,9月结案数量高达67件。
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执行法官刘婷,除了执行法官的头衔外,还是一位二胎妈妈,2021年5月结束产假投入工作的第一个月,收案量就高达100件,3人中还有2名是哺乳期妈妈。刘婷法官每天接完座机接手机,在接待大厅、各个线索地点之间“旋转”,下班回家继续通过电话与当事人沟通推进案件进展。7月份,按照院里安排,她又接手了120个临期案件,她总说:“多干点活不算累,只要当事人都能理解我们,案件能进展顺利就好!”
有丰富执行经验的“前辈”万重,总是冲锋在前,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甘于奉献,他说执行模式千差万别,没有固定的路可走,没有现有的规律可循,只有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深入了解每一起案件的详情、每一个群众的内心,才能办好案件。
团队“干将”王涵,是新考入的公务员,没有任何执行工作经验,是团队中第二个宝妈,繁重的执行任务没有留给她太多时间熟悉工作,压力却在不断加码。但她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将工作和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不到半年时间,她已经逐渐掌握工作方法,步入正轨。
团队“全能少年”姜昊阳,他是年龄最小的一员,却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少年”,小到邮寄材料,大到拍卖房产,寻找财产线索,与被执行人博弈,琐碎到归档整理材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他总说自己是一名战士,往哪指挥往哪走,大家都打趣地叫他“姜老师”。
这个团队平均年龄较小,在执行工作中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人员配置的执行方式,也以此高质高效地成功办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案件。
首先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一起有关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拒不拆除土地上的违规建造的房屋,双方当事人一直争执不下。法官先是缓和双方当事人激烈对抗的情绪,后向当事人释法析理,耐心地说明不配合法院执行的法律后果,经过十余次的解释说明和沟通,终于消除被执行人的心理压力,被执行人最终同意自行拆除,将土地腾退给申请执行人,案件顺利执结完毕。
其次是综合运用执行手段。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团队面临的是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如果被执行人怠于履行,这就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做实工作,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现状,只要利于案件的顺利执结,应当合理合法地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如查封、冻结、拍卖、拘留、拘传、搜查等。在处理一起借款纠纷的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在冻结其账户无果的情况下,刘婷团队通过走访社区、邻居、家属找到被执行人,对其耐心地进行释法教育后,被执行人仍态度恶劣,不履行义务,刘婷团队采取进一步措施,对其进行拘传,并准备进行拘留,被执行人在司法强制手段的压力下终于履行了全部债务。
最后是做好“倾听者”的角色。一些案件的被执行人明知应该履行义务却不履行的原因是想找人倾诉自己的“委屈”。在一起涉及继承纠纷的案件中,一位大姨和亲外甥女之间发生纠纷,生效判决文书写明大姨应该将继承款给付外甥女,法官经过沟通发现,大姨的“症结”在于外甥女对她不体谅、不念情分,团队选择“对症下药”,细心地聆听大姨的倾诉,并安抚好她的情绪,大姨经过几番诉说后,向法官表明了态度:“我有工资,给我一点时间,我再凑凑钱就够了,一定会按时把钱给她的,和你们说完了我就舒服了。”
出色的团队成员、合适的工作方式是刘婷团队多办案、办好案的基础,“司法为民”是他们担负起职责使命的信念,就像他们团队中流传的“五千万”的口号一样:为了化解矛盾纠纷,执行干警对当事人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争取当事人达成一致案结了事;为了查明财产线索,执行干警踏遍“千山万水”,争取申请执行人早日受偿;面对当事人的误解、指责甚至是谩骂、攻击,执行干警敢于坚持原则,能够顶住压力,可谓“千难万险”;面对繁重的任务和高标准、严要求,为达圆满历经“千辛万苦”。除此之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每一起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落实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