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广乔学社 | 美文系列】对邹碧华最好的纪念,不是追思,而是继承

发布时间:2022-04-08 16:59:00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营造全院干警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干警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打造“书香型法院”,龙沙区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广乔学社”,建立起广大干警的精神文化家园。广乔学社美文系列的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对邹碧华最好的纪念不是追思,而是继承

    作者:立案庭员额法官田晓雪

    七年前,我是立案庭的一名普通的法官助理,工作三年有余。那时的我从未见过邹碧华,名字都是陌生的,但当我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

    为什么他的离开让从法院到整个法律界到整个社会为之痛惜,以各种形式在缅怀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数千人送行,生前同学、同事、学生不远千里,见他最后一面;素未谋面的律师自发前来吊唁,哽咽说道“法官对律师的尊重,代表着社会公正的程度,律师对法官的尊重,代表着司法进步的程度,邹碧华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耄耋老人拖着孱弱的身体也要送他一程,颤颤巍巍的拿出生前邹碧华给他的名片,说道“他作为院长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样的法官是老百姓需要的”……

    他离我那么远,又那么近,到底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他,也许,不同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他,我试图从他们的讲述中,去寻找那个最真实的邹碧华。“人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邹碧华用他自己的一生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这是邹碧华生前同事对他的一段评价。每次考试“参考答案”都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时的我,想要这个参考答案。

    我在网上不停搜索他的事迹,不敢错过每个与他相关的词条。邹碧华生前致力于司法改革和信息化管理,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提出法官和律师应该构建良性关系,建设服务型法院,他热情、阳光、正能量满满……透过那些宏大的事迹,我在寻找答案,然而这个答案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结束,而是一直在生根发芽。

    他离开的第一年,2016年在周年祭上,邹碧华铜像在上海法官学院落成。雕塑的体态和表情选取自邹碧华生前的一副照片,其身体前倾,左手支撑在桌上,面带微笑,体现了他为民、亲民的形象,桌上还摆放了一本《要件审判九部法》,这是他生前潜心专研凝结的智慧成果,桌子下方树立着一支蜡烛。邹碧华生前提倡以信息化为引领,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构建“可视化管理”,2017年其遗作《法院可视化管理》经过整理,予以出版……邹碧华曾经的设想,逐步成了现实,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都已经开花结果。

    七年后,我是一名普通的员额法官,当我迷茫时,我会想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我滑向平庸时,我会想到不是时间在流逝,是我们自己在流逝;当我不知所措时,我会想到“正因为世界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致橡树》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信息化建设,司法共同体,

    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不是追思,而是继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