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因为爱情,也因为责任

——《泰坦尼克号》观后杂感

  发布时间:2012-05-21 14:29:53


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是在初中上英语课的时候,留下来的记忆大多是关于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现在看3D版的《泰坦尼克号》当然有不一样的感受。看这部电影,或许很多人把它当成爱情片来看,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爱情就是这部影片的支撑点,也是卖点。但看着影片的时候,里面关于海洋之心、关于爱情永恒的阐释感动了我,但给我最大的触动却不是这些,更多的则是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看到这里的时候,熟悉我的朋友肯定又在无奈地说了“那么唯美的电影,你不往好点方面想,怎么老是往坏的方面想呢。看电影还这么伤脑筋”。每次他们这么说我,我总是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看电影,就仿佛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有时候你不得不感慨一下,不然电影不是白看了?

  从大灾难到每天发生的事故,人类一直都是弱者,都是显得那么苍小无力。当然在面对死亡前,人性的是非与善恶也最能得以充分展现。在那一时刻,作为影片的旁观者,你会清楚地看到人真实的一面。面对灾难,有人竭尽想法设法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用尽一切的办法活下去,甚至是最卑劣的办法;也有人在最后的时刻坚持人性善的原则,坦然面对生死,使得人生释然;有人选择豁达,是生是死,随其自然;有人选择卑劣,争得你死我活;有人留给爱人生的机会,有人则踩在别人头上以求生机。

  在影片中,有几幅非常让我感动的片段,那一对白发耋耄的夫妇各自抱紧对方躺在床上等待着海水的湮没,一起白头共生死;船长则回到掌舵室坚守着使命,尽管不可能控制这场灾难;餐厅乐队在危难时刻,依然拉着美妙音乐,同乐队身边那种急促的人们形成了对比。当乐队其中三人准备离开时,另一个则继续拉起小提琴,那一刻的音符再次把其他三为乐手拉了回来,四人继续在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拉着最后的音乐。灾难片之所以感染人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它可以在最极端、最原始的情况下拷问我们的心灵,也最能展现人最最真的一面。在物欲横流、追求名利的社会下,或许可以从灾难电影中感受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还有一份最真、最实的东西存在。那便是心灵的触动。不管是非,还是善恶,是正,还是邪,你的内心总会感受些什么。

  面对烦躁的社会,谁都喜欢过着安适舒适的生活,但是现实不可能顺其人意。我们能做的便是简单地生活、简单的开心快乐。一个小小的收获,便是大大的满足。正如影片结尾的部分,当老罗斯慢慢地爬上船尾栏杆,双手将海洋之心抛入海底,从一张张照片上迷人而幸福的笑容到衰老却安详的睡脸,很完美地诠释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老罗斯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纯真、那一份简单的人生演绎。

责任编辑:辛麟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