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故事过去已经整整十年了。
我在龙沙的日子不长,总共才一年,期间还有很多时间回中院工作。但由于那时还年轻,兼之当时工作环境相对还好,故而总体来说过得还不错。这一年有很多铭心刻骨的回忆。
我去的时候,烟雨蒙蒙的天气,路两边杨柳依依,对着我五楼办公室的是一片空旷的场地。虽然是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但心里却没有失落感。
我走的时候,天气晴好,中院两辆车十余人到楼下接我,我匆匆讲完话(当时好像是在大会议室里做个什么讲座),没敢道别,下楼也不忍回头看,倒是那些意识到我要走的同事纷纷从楼上跑下来和我道别。
我去的时候,父母虽然身体极度不好但还都能正常沟通。父亲很为我的进步感到欣慰,我能把喜悦的事情告诉他们,把出门的照片给他们看,每次回家都给他们买些水果、蔬菜和鱼肉。当年的年三十大家全都回来了,母亲虽然看起来很高兴但也掩饰不住内心的伤感。
我走的时候,父亲已经仙逝,之后半年,母亲亦随之而去。而我,又在世间苟活了这么久。
我去的时候,原想踔厉风发,干出一番作为,并制定了诸多计划,惜乎情势与我预想的不太一样,所以未能尽如所愿。此间也尽力扶植了一些年轻干部,并与同志们互相勉励,帮助大家减压。
我走的时候,每个庭室都自发组织起来排期给我送行,全院没有一人不参与送行,在宴席上看到的是真挚的留恋的面孔和依依不舍的无奈的眼神。我在后来中院竞岗演说中曾骄傲的说,在龙沙的这一年我赢得了该院全体干警的友谊,因为当时心底有这个自信。
感谢龙沙,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朴实无华的人并为他们的成绩而欣慰,为他们的落寞而叹息,为自己所做的些小善事而快乐,有时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遗憾。
感谢龙沙,在那里,我学会了驾驶,学会了打乒乓球,懂得了县区工作的基本道理和方式,而这些恰恰是在市直、包括建华的两个法庭中都未曾学到的。
当年我开玩笑说,龙沙的同志缺少阳刚气,现在看,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大抵那时的民风相对淳朴,管理方式也相对简单,人们之间还有比较谦和温润的本质在里面,懂得包容、迁就,这些特质如今都逐渐淡化了,这不由得不让我怀念起那个时代。
历史不容假设,假若当时去的不是龙沙,我可能与其他院的兄弟又结下了一段缘分。而历史又那么周到,龙沙当时是我在十六个县区院中唯一没有踩过足迹的地方,这一年的安排竟是阴差阳错补上了这一缺憾。而如今的遭遇就更加奇妙,铁锋是我在北三区唯一没有工作过的地方,而命运又不期然的、几乎在完全没有可能的情况下把我送到这个地方。
时耶,命耶?人生的很多境遇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设计的,许多悲欢离合恰恰是命运使然,正所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暮然回首,一切已成过去,我们且努力把握好今朝,为未来留下更多温馨美好的回忆。
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