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哥》
自去年立冬到今年暑伏,一晃赵哥已经离开快一年的时间了。
赵哥,全名赵富华,是我院于2010年荣退的一名司法警察。赵哥生于1950年,属虎,他为人宽厚、待人真诚,身上不乏一点儿孩子气,尽管他的年纪不小了,但我还是喜欢叫他赵哥,因为他是我们全院人的赵哥。
入职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赵哥。赵哥开着视若“心肝宝贝”的那辆服役多年的老警车,来到我家,把我和我笨重的行李拉回院里。途中,赵哥看出了我的紧张无措,不停地向我介绍着院里的“风土人情”和院周遭的“人文地理”,使我心中郁结的那股离家到新环境工作和生活,一切未知的怅然所失的情绪,顿时消弭了不少。到达院里之后,赵哥把我的行李扛到五楼的宿舍、一一安放好。然后,他又嘱咐了很多,细枝末节恕我无法记清,只记得他就像自家的长辈一样。来龙沙后的前两年和之后的一年又一年,院里陆续招录了一批批家在外地的年轻人,无一不是赵哥开着他那辆警车,接来送往……想必,那些个和我一样懵懂茫然、初入法院的年轻人,一定能从赵哥身上感受到龙沙法院是一个诚心接纳的集体,这里的人都宽松友善。
融入这个集体后,对赵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性格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赵哥因为皮肤有恙,他选择了一生不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龙沙法院,直到2018年身体衰竭到不能再工作的一天。赵哥以院为家,把我们每个人都视作亲人。赵哥作为法警兼司机,他四季出车,为保证大家安全无虞,他每天精心维护、检查车辆,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差池;赵哥出车外地,为单位节省开资,也为减轻案件承办人的经济负累,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能不在外地过夜的,他绝不会多逗留一个小时;每年春夏两季,赵哥又开始在院里开辟的小菜园忙碌起来,日日悉心浇灌、照料,夏末秋初,我们就能品尝到小菜园里的新鲜果蔬了;赵哥不出车的时候,也闲不下来,哪个庭的书记员卷宗装订、扫描不完,赵哥也会主动帮衬一把,他装订的卷宗往往是书记员的样板卷宗;赵哥应该退休了,大家都不舍得他,领导也觉得院里着实少不了赵哥“这只把家虎”,极力地把赵哥挽留下来,发挥余热。赵哥服务于龙法三十余年,从未与任何同志争执过,甚至都没红过脸,即便是他的同辈、后辈相继走上领导岗位,成为他的上司,赵哥依然是赵哥,对待同志亲如家人的那颗诚挚之心始终未变……
赵哥把大伙儿当亲人,大伙儿也把赵哥当家人。赵哥不愿意去理发店剪发,赵院长就亲自操起剪刀,定期为赵哥理发,这个习惯赵院长保持了二十几年如一;赵哥节俭,常年着一身旧警服,逢年过节时,总会有人惦记着给赵哥也添一件新衣;赵哥喜欢手机,但自己又舍不得买,大伙儿纷纷把自己闲置不用的手机送给赵哥,几年下来,赵哥的手机积攒下来不下十部;赵哥生病时,大伙儿自觉排班照顾他,挂号、买药、陪护,一切有条不紊;赵哥遇到难事了,大伙儿更是轮流开导守护,生怕他有甚想不开;赵哥喜欢吃冷饮,烈日炎炎的盛夏,无论谁请到赵哥出车,大伙儿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要请赵哥吃一支雪糕的默契。因为赵哥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也乐意把他当做家人一样看待和宠溺。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赵哥倔强地遵从他本人的个性,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方式,悄无声息地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疫情之故,仅能在殡仪馆匆匆瞻仰赵哥最后一面,没能像他送我来龙沙法院时的那样有始有终,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是我的遗憾,也是和我一样,把赵哥当做亲人的所有人的遗憾,但纵然有憾,我想赵哥作为我们的同志、朋友、大哥、长者、亲人的形象,以及我们一同度过的那些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藤蔓相依、互生力量的峥嵘岁月,已经烙刻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我想,赵哥已然无憾了吧。
行政庭(综合审判庭) 陈冶
2022年7月
《疫情见真情》
7月16日,三伏炎蒸,汗流如雨。热火的天气离不开火热的工作。又是周六,我依然和我的同志们在单位忙碌地加着班。刚刚写完一个判决,我不由得舒了一口气,起身活动一下,看着那些同事们熟悉的脸庞,他们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每每于此,我都很庆幸能加入龙沙法院这个大家庭。因为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同志之间的真情。这份情,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像燃烧的火把,温暖我的心灵。带着这份情,我打开回忆的闸门。在那个疫情爆发的寒冷冬天,是他们帮助我、鼓励我走出那段苦涩的日子。
2020年2月,公公意外摔倒受伤昏迷不醒,爱人和婆婆因为护理公公被隔离在医院里面三个月。家里只剩下我和咿呀学语的两岁儿子,照顾孩子,抢菜,单位安排的各项任务,又要担心病情不明的公公,惦记医院里陪护的爱人和婆婆,使原本安逸的生活变得手忙脚乱。疫情形势的越加严峻,更是让我混乱、压抑的生活雪上加霜,看着同事们为了疫情防控奋斗在数九寒天里,我确不能和他们一起“战斗”,而审判任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我越发焦虑。我变得经常丢三落四,有时很暴躁,时常对懵懂的儿子发脾气。当时立案庭的苏娟庭长及时发现了我情绪上的变化。“亚琳,最近你情绪有点不对头,你家里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困难总会过去的,坚持一下。有什么困难,我们大家一起帮你解决。我相信你能行!”工作安排上,她考虑到我要照顾孩子,都是安排我从事疫情信息汇总,上传下达的工作,既不耽误照顾孩子,还可以帮奋斗在一线的小伙伴分担压力。庭里的小伙伴们也第一时间跟我说:“亚琳姐,家里缺菜吗?我给你和孩子送点儿。家里、单位的事尽管跟我说。”甚至平时不是很熟悉的同事也会在遇见我时说一句:“亚琳,有事吱一声,孩子没人带送我家去。”最真实的感情往往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只是简单朴实的话语,就能瞬间温暖你的心灵。仿佛一瞬间,我突然找到了依靠,我是龙沙法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不是一个人在承担。这里有关心我的领导,有帮助我的同事,更有我热爱的事业。终于我懂得了,未知和起伏是人生的常态,待迷雾散去,太阳终会升起,疫情下的生活还得继续,我要向前走,为了这些不能辜负的人和事。我收拾了一些孩子的日常用品,将儿子一起带到了单位,有时候我线上开庭,庭里的同事们就帮我看着孩子;孩子哭闹时,大家一起哄。书记员翟天珺几乎包揽速裁团队审判工作外所有的工作,联系当事人在线开庭、指导当事人网上开庭,核对证据、提前组织双方当事人证据交换等,力求不耽误速裁审判的正常工作。就这样,我的家庭、工作,又渐渐走上了正轨。我终于走出了那个阴暗的严冬,迎来了夏日的烂漫。
“亚琳,发什么呆呢?”一张灿烂的笑脸探了过来,也打断了我的回忆。目光中依旧带着亲切和温暖,丝丝缕缕,不炽热,却充满力量。我的同事们,你们不知道我有多爱你们,我有多爱龙沙法院这个大家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惟愿以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我们都可以相互陪伴,携手并进。
立案庭 赵亚琳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