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营造全院干警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干警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打造“书香型法院”,龙沙区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广乔学社”,建立起广大干警的精神文化家园。广乔学社美文系列的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感恩相伴》
立案庭 田晓雪
2012年的夏天,我来到龙沙法院,后院的二层小楼是我的宿舍,前面办公大楼是我的工作地点,从宿舍到办公大楼不到二分钟,这里有很多人教会我很多事。
“阿嚏,阿嚏,阿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冯哥有严重的鼻炎,我每天清晨伴随着他清脆且响亮的喷嚏声,开启一天的工作。龙沙区地处中心城区,受理案件数量一直处于全市高位,当时冯哥作为立案负责人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来院的当事人络绎不绝,等待他的是处理各种“疑难杂症”,他就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精准定位,成功治愈”。他有严重的甲亢,有时研究案子的时候不得不“胡乱”在嘴里塞点吃的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初入职场的我,不敢和当事人说话,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当事人立案,经常手足无措,偶尔躲起来偷偷抹眼泪。冯哥了解到我的情况,没有耳提面命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将他刚到单位的“奇闻轶事”说给我们听,“当年人手一辆的自行车,骑着二八自行车去送达,用锥子和卷绳穿厚厚的卷宗,手掌布满厚厚的老茧.....”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是一个笃实宽厚的长者,点点滴滴,浸润我心,使我慢慢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当我听到冯哥的歌声,知道这是下班了,像下课铃声一样。他每天的电话一直不停,拿起电话就是一句“您好,我是龙沙法院冯明辉”,每当他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看似平和,却是底气十足,即使身体不适、工作繁重,仍然饱有着对工作的热忱和对生活的热爱,后来,我拿起办公电话也一丝不苟的说一声“您好,我是龙沙法院田晓雪”,这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是他引领着我一步一步像升级打怪兽一样,一步步的成长,我在大厅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大家对他的评价总会说“这是一个好人”。“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冯哥总说的一句话,我想这是他的真实写照。现在依旧能够听到他打喷嚏的声音,我很荣幸刚到法院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为人正直、任劳任怨、照顾晚辈的领导。
立案庭还有一位老大哥——王哥,他负责接待当事人立案,每天早上我们“开张营业”,他对待当事人张弛有度,十分讲究沟通的艺术,就像徐徐展开的画轴一样,全部展开之后才知道内有乾坤,我总能想起他说的话“来,把诉状拿给我看看”,其实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但他说出来,关切中多了几丝威严,用当下网络用语,就是“拿捏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王哥身上有那种那种“江湖已远,不问琐事”的淡然,我喜欢和王哥聊天,他会跟你聊娱乐新闻、时事政治,侃侃而谈,幽默风趣,有时还会给我一种老顽童的感觉 。后来我离开了立案庭,在工作中遇见王哥的时候,一句问候“王哥”,一句回应“哎”,一种独属于“娘家人”的关爱,无限暖意涌上心头。王哥退休时我又回到立案庭,但当时正直疫情期间在医院待产,看着大家在立案大厅和王哥合影留念,没能到场,已属遗憾。后王哥去世的噩耗传来,有些遗憾终究无法弥补。记忆中的王哥皮鞋锃亮、西裤笔直、腋下夹包,他的心是平静的、淡泊的,是一种大的智慧。
我刚到立案庭的时候,全庭只有两个女生,文新和我,那时候我就是一个跟班的小妹,整天黏在文新的后面,这不会那不会,这怎么办那怎么办,文新就像大姐一样照顾我,走到哪领着我,给我不曾有过的归属感。她业务素质过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生活中确是乐天派,没见过她愁容满面,每天都是精神抖擞。我刚到立案庭由于上火眼睛起了霰粒肿,肿了好几个月,她领着我去医院做手术,虽然是不到半个小时的小手术,但是有她陪在我身边,离家在外有了被照顾的感觉。我很庆幸,身边有这样一个坚毅果敢、开朗明媚、充分正能量的的姐姐。
2022年依旧是这个夏天,如今我已经离开了二层小楼六年,当年的光景已全然不在,但身边的人教会我如何爱,感知真善美,告诉我生活可以这样点点滴滴,这么真实的,在灵魂里面散发着光辉,感恩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