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三争”晋先“强院”党建行•【广乔学社】“悦读书月分享”之《李太白全集》——《再遇李白》

发布时间:2023-04-13 09:12:43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精神,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龙沙区法院借助“广乔学社”平台,举办“悦读书月分享”特色活动。本次活动下的系列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推荐理由

    中国人与其他东亚人外观很像,精神世界却有天壤之别,一个重要的边界,是他们的心里有没有住着李白。当我们念出李白的诗句时,他们没有反应;他们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抬头看见月亮,低头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李白的诗,是中国人的精神“护照”,也是中国人心里自带的身份证明。

    为致敬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广乔学社在今年四月“悦读书月分享”第一期活动中,向大家首推中华书局的《李太白全集》。

    让我们共同感怀时光的慷慨馈赠,在今天依然可以通过那么多他的诗句,与他对视,甚至与他交谈……

    《再遇李白》

    ——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副庭长 陈冶

    在中国,没有一个诗人的诗句能像李白的那样,成为每个人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人只要会说话,就会读他的诗,尽管念诗者,未必懂得他埋藏在诗句里的深意。

    李白是“全民诗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艺术家”,其精神世界里的纷杂,更接近唐朝的本质,把许多元素、许多色彩搅拌,绽放成明媚而灿烂的唐三彩,唯有唐代,成全了李白的唯一。作为李白分布广泛的粉丝之一,我曾试图穿过一千三百多年的时空距离走近李青莲,来证实这个人确实存在过。

    李白的出生地,我没有去过,却很想去。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城市托克马克,是一座被雪水滋养的优美小城,在汉武帝时期被纳入中华版图,它叫作碎叶,是大唐王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在这块西部流沙的神异之地,不仅有吴钩霜雪、银鞍照马,还有星辰如梦。那星,便是长庚星,也叫太白金星。梦,是李白母亲的梦,《新唐书》说:“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就是说,李白的名字得之于他的母亲在生他时梦见太白星。李白五岁时随父从碎叶到蜀中,二十年后离家,独自仗剑远行。在那个交通不发达年代,仅李白的行程,就是值得惊叹的。由此不难理解李白诗歌里的纵深感,他会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也会写“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我想如果他是导演,很难有一个摄影师能跟得上他焦距的变化。正是这千里霜雪、万里长风给予了他无限浩大的心理空间,所以他的生命里,有龟兹舞、西凉乐的奔放,也有关山月、阳关雪的苍茫,即使他一生漂泊,也不会被“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感伤吞没,不是他的生命里没有困顿,而是于他而言,这些都不值一提了。关于李白的死,有人说李白是醉游采石江入水捉月而死,这种死法很有美感。金陵采石矶至今有捉月亭,纪念李白因捉月而死。但《演繁露》说:“谓(李)白以捉月自投于江,则传者误也。”其实,李白的晚景很不尽如人意。在他走投无路之时,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收留了他。或许李白死于最普通的死法——死在病床上。时间为公元762年,那一年,他六十二岁。

    李白已经走远,他的肉体越是模糊,他的诗句越是真切。没有报纸杂志,没有电视网络,他的诗,却在每个中国人的耳边心头长驱直入,全凭声音和血肉之躯传递,像传递我们民族的精神密码。李白的诗,是明月,也是故乡。

    在后世的文字里,李白的身影到处可见,仿佛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路上遇到李白,而李白则在这样的“穿越”里,得到了他一生渴望的放纵和自由。

    此际,那一卷《李太白全集》正夹带着所有往事风声,徐徐展开,等待着我们再次与他相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