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营造全院干警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干警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打造“书香型法院”,龙沙区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广乔学社”,建立起广大干警的精神文化家园。广乔学社美文系列的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那场秋雨》
距今一千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夜,巴山脚下的一个小城下了一场雨。雨中,一位在党争中失意的诗人,接到了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封信,询问他何时能回家,于是他便写下了传唱千古的佳作《夜雨寄北》。
这场雨好大呀,大的连附近的池塘都涨满了水,驿路都被秋水隔断了。所以,尽管他是那样地渴望回到妻子身边,可眼下却寸步难行。只能一人默默望着窗外潇潇秋雨,将无限爱意和缠绵诉诸笔端。
这场雨好美呀,将满山树木滋润的愈加苍翠,将满城花草滋养的愈加秀丽,将每一个雨中人身上都洒满了诗意。从此,无论是谁,每到巴山,就必然会念起那场雨。于是,巴山蜀水间的这场秋雨就一直美美地飘洒下去,飘进了每个国人的心田。
这场雨中的女人好温柔呀,尽管诗中对她的描述仅有“君问归期”4个字,此外没有关于她的任何描写,我们也无从得知她是“芙蓉如面柳如眉”般的仙子,还是“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样的佳人,但从诗人心心念念渴盼与其重逢、剪灯夜话、顾影成双的心情,就不难看出这个女子有多贤淑、多可爱。
这场雨毫厘不差、点点滴滴尽皆淋进了诗人心里,亦令后世所有情人永生难忘。说起这场雨,就不免提到这首诗,格律严格的古诗中,除崔颢的《黄鹤楼》外,很少有一篇诗中重复相同字样,尤其像李义山这样严谨的诗人,此乃诗家大忌。但这首短短28个字的诗,却有10个字是重复的。其中两个“期”字在第一句即“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巴山夜雨”分别在二句和四句即“巴山夜雨涨秋池”和“却话巴山夜雨时”。
然而,奇怪的是,我们读来非但不觉得有任何多余,反倒意犹未尽,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重复的字内涵不一样。比如,“归期”“有期”虽然都是 “期”字,但是第一个 “期”字在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第二个“期”字则答,“没头儿,现在还定不下来呢”。
而那两个“巴山夜雨”虽貌似一回事,但时态却截然不同。“巴山夜雨涨秋池”是现在进行时,表明雨正下着呢,我现在回不去。“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过去完成时和将来进行时,说明那场雨早下完了,未来我们重逢时,也要择一个温馨的雨夜成双入对、西窗听雨、共剪烛花,叙着恩爱、说着往事,共忆当时我有多想你、你有多想我。
遗憾的是,诗人在写下这首千古名篇时,心爱的人已带着对他深深的眷恋,遗憾辞世。她泉下有知,在读到这首诗歌时,是否会有些许安慰?
千年前大唐秋夜不经意间下的这场雨,给我们留下了一盏永恒不灭的烛光和一对才子佳人的美丽身影。那飘飞的秋雨,是相思的泪水,倾诉着古往今来无数缠绵悱恻的故事;那闪烁的烛光,是爱情的火焰;燃烧着人类对美好生活永不放弃的希望。从此,每当秋雨夜,我们眼前都会闪现出那个有爱的西窗和那两个年轻的身影,心中都会有温暖的烛光闪耀。
编审 沈佳琦
二审 周 瑞
三审 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