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精神,扎实做好全民阅读工作,在寒霜凝露的11月,龙沙区法院依托“广乔学社”平台举办读书赏析会,期待捧一卷良书翻阅,品一茗香茶相伴,共同“品味阅读、分享经典”,在文字里感受冬日的温暖。本次读书鉴赏活动下的系列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读<命运>有感》
——办公室科员 耿波
读《皮囊》已经是在很久之前了,脑海中关于此书的大多数情节已经被时间消磨殆尽,唯一幸存下来的就是开篇描写的阿太。之所以对她念念不忘,一是源于对阿太生命旅程的好奇,二是源于对阿太处事的敬佩。
《皮囊》中的她,将年幼的儿子直接扔进海里,只是为了让他学会游泳;面对女儿的乍然离世,她自始自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全程冷静地看完整场葬礼,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冷漠凉薄到让我对她人生经历的好奇心达到了巅峰。
对于阿太的念念不忘,终于在前些天得到了回响。从朋友那里得知,蔡崇达的第二本书籍《命运》早就出版发行,而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阿太的一生。
自阿太有记忆起,母亲总是脚步急促地带着阿太去各个神庙中问卜。突然有一天,母亲别过头对阿太和年幼的妹妹说:“你们别像我一样,我被‘卡’住了。”那是阿太第一次看清脑海中母亲模糊的脸。但她却是后来才清楚,原来母亲一直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寻不到出路,找不到希望,最终认命的选择放弃。接二连三失去至亲的阿太,宛若洪流中的一朵白色浪花,迷茫不知归处。懵懂的她只能在跌跌撞撞中寻找生路,活到99岁,说话偶尔文绉绉的阿太感慨到:“我们终究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或许是命运造就了阿太老年时冷漠凉薄的性格,也或许是阿太一直与命运抗争,最终看透生、看破死、参透命运的本质。这本书解答了我的问题,同时也让阿太收获了我最诚挚的敬意。在我看来,命运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朋友,在她每一次接近幸福和美好的时候,给她沉重一击。只是阿太有自己对抗命运的方式,她经常说:“这世上很多坏东西都是在发现你软弱的时候才追上来的。”很显然,命运有时候就是一个坏东西。
命运是一种很缥缈的东西,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并不相信它的存在。让我敬佩的是阿太骨子里透出来的不屈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而是源于接受,接受经历赋予我们的重担,接受现实带来的苦难、接受生命的平庸……她的一生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平凡人的一生,凭借着这种力量,她认真地活、淡定从容地走完人生路。希望我们都可以不惧命运的苦难,从容走过岁月的风雨,抚平命运的褶皱,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