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三争”晋先“强院”党建行•【广乔学社】“悦读书月分享”之《读<我在北京送快递>有感》

发布时间:2023-11-17 16:03:00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精神,扎实做好全民阅读工作,在寒霜凝露的11月,龙沙区法院依托“广乔学社”平台举办读书赏析会,期待捧一卷良书翻阅,品一茗香茶相伴,共同“品味阅读、分享经典”,在文字里感受冬日的温暖。本次读书鉴赏活动下的系列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读<我在北京送快递>有感》

    ——政治部干事 沈佳琦

    前阵子选书读的时候我在豆瓣榜单上发现一本名字很有趣的书,叫《我在北京送快递》,点开简介后发现作家胡安焉是一个非科班出身专业从事文学工作的普通人。谈起“送快递”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还是几年前看《极限挑战》,黄渤骑着小摩托穿行在车流配送快递的画面。或许这本书也是描写送快递的鸡飞狗跳和嬉笑心酸?抱着这样的阅读预设,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大概讲述了作者胡安焉进入社会工作的二十年间走南闯北,辗转于上海、北京、云南等地做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等工作的故事。胡安焉将自己在这些工作中的真实经历落于笔尖,凝在纸篇,其成长与心路历程在文中皆有迹可循。在作品第二章“我在北京送快递”的结尾,或许因为是书名的出处,这一部分作者着重描写的内容很多,情绪上也相对饱满丰富。全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描写送快递的经历,而是临近章节结束时作者所在的快递公司面临解散,所有的快递员都会在年前失业这件事。对于全世界的“打工人”来说,失业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尤其在前文里作者自述进入快递员行业以来“与时间赛跑”的种种经历,不论是极品的客户还是奇怪的上司都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就在我为作者接下来的生计而惴惴不安时,他本人却表现出了一种奇异的松弛。在原文中他这样写道:“我的时间突然变得宽裕了,就像一个曾被人看不起的穷光蛋一夜暴富,我可以报复性地享受一下挥霍时间的奢侈。......事实上我发现自己正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份工作——这不仅是习惯的改变,或者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变化,而是不带目的性地、从一种我从前因为焦虑和急躁而从没尝试过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我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一旦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原来作者也早已感知到自己疲于奔波送快递的紧张、焦灼的状态并不健康,他的身体与精神已经在计时与配件中被绷成纤细又锋利的弦,配送中的点点小事可能都会成为压垮他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公司的解散刚巧给了他一个重新选择“赛道”的机会,那些隐藏在文字里的种种从事体力劳动的辛劳、被客户刁难的委屈等情绪才终于得到释放,中国人民独特的乐天坚韧的洒脱气质也在字里行间洋洋洒洒地浮现出来。几番辗转,作者又体验了多份工作,从便利店到自行车店再到服装店、熟食店......在这些经历里,作者看到了深夜的月亮、清晨的日光,感受着云南的风和北京的车水马龙,也接受着生活赋予他身为普通人为衣食住行奔波的酸甜苦辣。这些丰富的社会阅历使他成为一个很接地气的写手,最终形成一种属于“胡安焉”式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胡安焉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平实质朴的自述,为初入社会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精英文学”享受世界的新奇角度,告诉我们社会上有这样一群人在努力地用心生活着,他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从他事后追忆的工作经历中我能够看出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就像他在作品最后说的那样,世界熙熙攘攘,我们要在有限的选择中直面和肯定生活的意义,因为生活中那些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编审  沈佳琦

    二审  李雨潼

    三审  侯  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