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营造全院干警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干警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打造“书香型法院”,龙沙区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广乔学社”,建立起广大干警的精神文化家园。广乔学社美文系列的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最识人间烟火色 能动司法显温情》
政治部干事 贺星
在很多人心目中,法官往往是在法庭上身着法袍、手执法槌审理案件的传统形象,威严庄重。《鼓楼那些事儿》打破了大家对法官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形象。话剧通过讲述“背包法官”每天骑着电动车、背着国徽、走街串巷为群众排忧解难,将基层法官深入社区推动诉前调解、深化诉源治理的酸甜苦辣展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法律的力度和温度。看似鸡毛蒜皮的家常琐事中却有“大民生”,案件虽小,却关乎到家庭和谐、邻里关系、社会稳定。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最需要传递司法的温度。
去烟火气最浓的地方,纾群众最急的愁。法官,从群众中来,也要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只有走进社区,才能明白鸡毛蒜皮里藏着的生活悲欢,只有走进群众,才能理解家长里短中写着的民生冷暖,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沉得下心、低得下头、躬得下身,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扎根在群众这片沃土,才能真正听清、听懂群众的声音,成为一个接地气、办实事、有血有肉的法官。
自诉源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大街小巷多了许多像赵晓海这样的“背包法官”,田间地头、基层社区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最熟悉基层的大事小情,通过发挥法官的专业优势,让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办好人民群众身边小案,赢得群众满意度。诉源治理不仅是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是普法宣传的重要抓手,让法治思想、法治信仰更深地扎根于群众心中,也让执法办案过程更经得起群众监督,实现了双向性、参与式的法律知识互动,创新普法方式。
“让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在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的道路上,人民法院将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实践,坚持发展和完善能动司法,以“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审判理念传递司法的公正和温情。
编辑 沈佳琦
一审 贺 星
二审 李雨潼
三审 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