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龙沙区法院依托“广乔学社”平台,以书为伴,以声传情,举办“悦读书月分享”特色活动,赴一场春日的经典诵读会,共赏最美人间四“阅”天。本次活动下的系列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人世间•周秉坤》
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 陈冶
《人世间》第一次在电视上播放时,我特意翻阅了这部著作,在原著文字与改编剧情的对比中,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情结。和我的父辈一样,主人公们均出生于一九五几年,所以对于作品里的一些人与事,让我有着同气连枝般地感同身受。继梁晓声先生的《年轮》后,这一部《人世间》又一次令我百感交集。那些百姓人家悲欢离合的生活,跌宕起伏的命运,看后回肠荡气,读来回味无穷。
这部书借着周家几代人,把浸润在中国人身心中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浓缩给世人看。书中所写的周家3个孩子中,着墨最多的是周秉坤,秉坤代表着普罗大众。他在兄弟姐妹三人中排最小,在上山下乡的年代,作为周家“老疙瘩”的他留在城里,在木材加工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去酱油厂做出渣工,再后来去杂志社,最后和妻子郑娟开了一家小饭馆,期间曾两度入狱。初遇郑娟,他欣喜过;遭家人反对,他退缩过;在和“六小君子”相处的时光里,他笑过、哭过、开心过、失望过;在父亲当面说他是家里最笨、最没出息的孩子时,他崩溃过;在痛失养子周楠时,他心碎过……他的内心沧桑巨变,如山涧奔流,如海浪翻涌。
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没有追求和想法的时候,他却对自己的理想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对感情有着不一样的追求。从看到郑娟的那一刻起,就对这个成为“寡妇”的女人产生了一种“怜悯”兼惊艳的情愫。他没有因为郑娟不堪的过去而轻慢她,一心一意爱着郑娟,诚心对待郑娟的盲弟弟郑光明,并以父亲的身份接纳了郑娟和骆士宾的孩子。大冬天,偶遇洗浴时摔伤的马守常,他脱下棉袄包裹住马守常裸露在外的双脚,将人立即送到医院。孙赶超和于虹没有住处,也是他说服郑娟让赶超和于虹住在太平胡同的房子里;当他搬到新房后,把光字片的房子让给国庆免费住。通过求人或自己的努力,不仅将“六小君子”的有难同当做到了“极致”,而且帮助为光子片热心服务的片警龚维则洗脱不白之冤。做这些并不是他不灵光,而是一种骨子里的本能,是对人生和生活的一种真实认知。
他是个坚忍“皮实”的人。“觉着苦吗,自己嚼嚼咽了”这是秉坤对周楠说的一句话,话语不长,却充满坚韧。两次入狱,周楠横祸;国庆卧轨,德宝反目;父母同日去世,工作起起落落;姐夫出轨姐姐再婚,哥哥病逝嫂子改嫁。总是在生活稍见起色时,各种各样的疾苦陆续降临到秉坤身上,但困难并没有将他击垮。即便是遭遇牢狱之刑后,他仍信心百倍以 “幸福搬家保洁”为名,领着众人共同谋生。尽管干妹妹春燕两口子自私自利背叛了他,但他还是选择了原谅。秉坤总能将常人看似无望的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让父亲和他人另眼相看。
他是对家里贡献最大的人。姐夫冯化成曾对周父说“自古以来孝分两种,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赢得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两种孝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姐姐周蓉虽为高级知识分子,不但鲜少为家里分忧,反而时常为家里添乱。哥哥周秉义身为高官,无法抽身伴于父母膝下尽孝,所以家里的大事小情皆由秉坤操持。没有秉坤的“养口体”,也许就没有哥哥、姐姐的“养心智”。有担当,又成事。平凡而不平庸,也许就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也是父辈们的期望。从周父坚持让秉坤送站及秉坤与父的争吵中,我们能够看出,爱之切,责之深,骂之重。对于秉义和周蓉的指责,出院回家的周父的一句“你还不把秉坤冤枉死呀”,这句成了老父亲对秉坤最高的褒奖与肯定。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周秉坤的视角,看四季枯荣,坎坷的人生方是本真,平凡的日子当为生活,哪怕曲折、平庸,依然心存感念。那些人性的真善美,世间的假恶丑,时间终究会给予公正的评判。
编辑 沈佳琦
一审 陈 冶
二审 王 颖
三审 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