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近1.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8.87%。
焦虑、孤独,被盗窃、抢劫,遭保姆虐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的加大、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权益遭侵事件屡见报端。日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结合具体案例,呼吁全社会共同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爱。
保姆不守本分 盗窃老人财物
张大爷今年68岁,跟66岁的老伴一起居住在房山区大石窝镇某村。老伴身体不好,长年卧病在床,一子一女都在城里上班,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望两位老人。
儿子小张跟姐姐一合计,就花钱为父母请了一位保姆,专门负责看护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据小张回忆:“由于我工作比较忙,也就没专门到家政公司去,直接从网上找到了一条提供保姆的信息,跟她联系了一下,她表示愿意到农村做保姆。我看了一下她的身份证,谈好给对方一个月1200元的工资,然后就带她回家了。她干活很麻利,我父母都挺满意,在我们家做了有半年的保姆,走的时候我们还挺感激她,结果她走了之后过了一个多月,才发现戒指、手镯等都被盗了,包括其他财物,价值共计2万多块。”
现象分析:很多子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但是又想让父母得到较好的照顾,就想到了为父母雇佣保姆,但是有些人所找的保姆并非经过正规的家政公司。
还有的家政公司在收取了求职者一定数量的介绍费之后,根本就没有仔细核对其信息就将其介绍给了雇主。
同时,有的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记忆力并不是特别好,这些因素也给个别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怀有不法心理的保姆提供了作案的可乘之机。
法官提醒:雇佣保姆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家政公司,并与家政公司签订雇佣合同,而不应避开家政公司直接与保姆个人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一旦发生保姆盗窃财物等意外情况,可向家政公司提出赔偿要求。
家政公司应仔细核对保姆的身份信息,对保姆的个人经历进行审查,做好保姆的信息登记与存档工作,并应对派出的保姆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
起诉不为要钱 只求回家看看
家住房山区的牛大爷已年过八旬,从单位退休后一直与老伴共度晚年。但是2009年老伴因病去世,只剩下牛大爷一个人独自居住和生活,子女及晚辈很少来探望他。由于难以忍受情感上的孤寂,牛大爷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起诉至房山法院,要求每个子女每月向自己支付生活费400元,并且每周至少对自己探望一次。牛大爷表示,自己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收入,起诉子女不是为了讨要生活费,而是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自己。
现象分析:当前,很多空巢老人,往往有一定的积蓄,有稳定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收入,因此在物质方面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但子女由于忙于工作等原因疏于对其探望、照顾,导致其精神上很孤独,因此老人们将子女等亲人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子女定期回家探望,让其获得“精神赡养”。
法官提醒: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对老人来说同样重要,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子女及晚辈们也一定要定期抽时间探望、陪伴老人,陪老人进行谈心交流、散心体检等活动。在拟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确实有“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空巢老人”的规定,但即便该条规定最终获得通过实施,在实践中对于此类纠纷,法院往往也会选择努力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抢劫盗窃目标 农村老人偏多
不久前,警方侦破了一起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系列抢劫、强奸、盗窃特大案件。该案犯罪嫌疑人进入空巢老人家中,比进自己家还方便,在老人的房间里,如入无人之境,任意翻找财物,强奸残害老人。
现象分析:在我国当前的一些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存在年轻人常年在外地打工,有的考上大学常年在外读书,有的虽已在城市定居但尚未将父母接去同住等情形,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年老体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老人缺少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同时,出于害怕报复、不愿让子女担心等原因,很多老人在遭受侵害后往往选择了忍气吞声,故而成为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
法官提醒:首先,广大老年朋友一定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犯罪分子受到严惩;其次,村委会、公安等部门也要提前对本村、本地区空巢老人的情况进行摸查了解,加大巡查力度。同时,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空巢老人问题。(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