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章,“小案”承载“大民生”。在司法的天平上,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人民群众都对法治社会的深切期盼,对公平正义不懈追求。执行工作不是简单的结案了事,“简案”不“简办”,真心实意替当事人着想,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赢得百姓的认可。
案件情况
孙某是一名电工,平时依靠承接零工维持生计。某食品公司通过网络平台聘请孙某为公司老化电路重新布线,在工作过程中,孙某不幸摔伤,根据双方责任判定,食品公司需向孙某支付赔偿款10余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该公司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孙某向龙沙区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情况
收到执行申请后,执行干警刘婷、张雪晨立即启动执行敦促程序,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保全,但该公司并无足额财产可供执行,且在沟通过程中公司负责人一再推脱,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面对这一情况,执行干警多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并积极前往公司与负责人会面,认真了解其想法与顾虑,耐心倾听其心声。原来,公司负责人对孙某的事一直“心存芥蒂”、“耿耿于怀”:“法官,道理我都明白,可是他的活没干好,还拿了工钱,公司还要再赔一笔钱,怎么想都觉得好委屈啊!”
针对这一症结,执行干警采用了“不同寻常”的释法明理方法:以同理心为出发点,引导公司负责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在工作时受伤甚至导致残疾,医疗、住院费用难以负担,应有的赔偿也迟迟拿不到,我们会作何感想呢?我们的家人心里又该有多难受啊?”在接二连三的假设性问题“围追堵截”下,公司负责人沉默许久,起初的抵触情绪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见状,执行干警立即“乘胜追击”,阐述了拒不配合执行可能带来的多重法律后果,并针对被执行人担忧账户冻结、公司无法经营周转的问题,进一步解释说明:一旦存款到位予以扣划,当日即可解除查封,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经过执行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公司负责人终于松了口,心甘情愿地把剩余案款存到银行账户,同意法院对其进行扣划。
考虑到申请人生活困难,急需这笔赔偿款,执行干警用最短的时间支付申请人,解决了申请人的燃眉之急。至此,本案全部执结完毕。
龙沙区法院将始终秉持“如我在执”理念,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加速实现,确保每一份法律的裁决都能精准落地,让法治的温暖与公正触及社会每一个角落。
编辑 | 王思蒙
一审 | 刘 婷
二审 | 陈志东
三审 | 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