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儿都干完多长时间了,怎么还迟迟不给钱?”
“给钱?你那干得都不合格,我给你什么钱,我没让你赔钱就不错了!”
“哪有干活不给钱的道理,再说,之前都跟你们公司沟通过这活儿怎么干,你这不是耍赖嘛!”
候等室里两个中年男人面红耳赤地争吵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1年曲某与一家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由曲某的公司负责某小区楼道间电梯石材口线的制作和安装。工程竣工多日,曲某却迟迟未收到建筑公司的尾款,随即便将建筑公司告上“法庭”。
案件受理后不久,被告建筑公司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提起反诉,并提出司法鉴定申请,请求对案涉工程进行质量鉴定,要求曲某对工程质量不合格部分进行修复,双方的争议变得更加激烈。
承办法官杨文静考虑到案件如果进入鉴定程序,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导致双方当事人扩大经济损失,极易造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多次实地勘验和询问后,杨文静认为此案仍有“挽回”的余地,便尝试通过“背对背”调解的方式找寻案件突破口。
“曲某,再这样僵持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我们找个时间商量一下,共同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损失继续扩大。”
“法官,您说得有道理,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
“作为建筑公司,你们和曲某签订了工程合同,应当积极履行结算工程款的义务,有什么要求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一谈,协商一个可行的方案,这样也可以减轻你的诉累。”
“法官,我明白了,我们也愿意坐下来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面对面”沟通,杨文静为双方当事人深入地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最终二人就工程款给付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在进入司法鉴定程序前圆满化解矛盾,也为当事人节省了数万元的鉴定费用。
顺利拿到工程款后,曲某送来锦旗,激动地握住杨文静的手说:“要不是杨法官不辞辛苦为我们调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回来这‘辛苦钱’。谢谢杨法官!谢谢龙沙法院!”
对于司法审判来讲,“一锤定音”不难,能否让群众安危冷暖得到关切才是关键。龙沙区法院将持续抓好“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践行“如我在诉”,用心办案、用情疏导、用法释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切实解民忧、化心结、赢民心。
供稿 | 民事审判二庭
编辑 | 王思蒙
一审 | 王 瑶
二审 | 田 铭
三审 | 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