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响应全民阅读号召,营造书香法院氛围,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龙沙区法院广乔学社以“共沐书香·阅见世界”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全体社员执笔抒怀,以笔锋镌刻思想印记,用文字激荡精神回响。此刻,让我们在春日暖阳中与经典相约,于浩瀚书海里与思想对话,以文字传递阅读的力量。
《于热烈与荒芜间寻光》
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赵维
赫尔曼·黑塞的《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如同一幅用文字绘就的绚丽油画,又似一首灵魂的狂想曲,引领我走进一个充满矛盾与和谐、炽热与沉思的独特世界。这部中篇小说创作于1919年,当时正值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秩序,千万人从战争的桎梏回归自由,却又陷入对现实的恐惧与迷茫 。黑塞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塑造了画家克林索尔这一人物形象,借他在生命最后夏天里的癫狂与清醒、放纵与思索,深刻探讨了生命、艺术、死亡等宏大命题。
小说开篇,便将我拽入那个热烈非凡的夏天。“一个更热情、更短暂的夏天开始了。这些炎热白日虽然漫长,却如旗帜般燃烧,在熊熊火焰中消逝。短暂潮湿的月夜连着短暂潮湿的雨夜,一如梦境,倏忽幻化,激荡着一周周的光华”,黑塞笔下的夏日,不是寻常的季节更迭,而是生命力喷薄而出的象征,是灵魂挣脱枷锁的狂欢。克林索尔在这夏日里,放弃了医生的职业生涯,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与好友们一同饮酒、辩论、漫步山间,他的生活被色彩、诗歌、美酒填满,尽情挥洒着生命的激情。
克林索尔对艺术的追求是纯粹而炽热的。在他眼中,艺术是对被浪费的生命、活力及爱欲的补偿。他用画笔捕捉瞬间的美好,用色彩倾诉内心的情感。书中对他绘画过程的描写,让我深切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魔力:“他的画里有光,有颤动的空气,有生命的力量,那些色彩仿佛不是涂抹在画布上,而是从他的灵魂中流淌而出。”他在创作时,忘却了时间与空间,忘却了外界的一切纷扰,只专注于将内心的世界呈现在画布之上。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不禁让我反思自己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是否也能如此纯粹,不被世俗的杂念所左右。
书中,克林索尔常以“李太白”自称,与称为“杜甫”的好友纵酒论诗,这一独特的文化嫁接,并非偶然。在西方理性主义于战火中崩塌之际,黑塞通过东方诗学,找到了心灵救赎的密码。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放洒脱,解构了线性时间的压迫性,让克林索尔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享受当下;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又为克林索尔的灵魂注入了深沉的情感。东西方文化在克林索尔身上碰撞交融,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让我意识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认知世界的大门,不同的思想与智慧相互启迪,能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更多的方向。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在克林索尔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他虽沉醉于夏日的狂欢与艺术的创作,但内心深处却始终被死亡的阴影笼罩。“像根两头燃烧的蜡烛,怀着一种悲欣交集的感触,纵情燃烧;怀着一种绝望的渴求喝光杯中酒;怀着一种幽隐的恐惧面向终亡”,他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热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张力。这种对生命的深刻洞察,让我不禁思考: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是恐惧逃避,还是像克林索尔一样,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尽情绽放光彩,用热烈的生活去对抗死亡的必然?
在小说的结尾,克林索尔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这幅画充满了奇异、明亮而静默的色彩,象征着他对自由、对艺术、对生命的最后抗争与释放。他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解脱,一种重生。正如译者所言,“涅槃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放下” 。克林索尔放下了尘世的烦恼与束缚,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了永恒的归宿。他的故事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深度与广度。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画作”,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用心地生活,当生命走到尽头时,也能像克林索尔一样,毫无遗憾地面对死亡。
除了小说部分,书中还收录了黑塞创作的散文和诗歌。这些作品如同一串串珍珠,与克林索尔的故事相互辉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这些文字中,黑塞对孤独、死亡、爱情等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他的文字优美而富有哲理,如“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我渴望成熟,我准备好死去,准备好重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与黑塞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对话,被他的思想所深深触动。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一本需要用心去品味的书。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热烈与荒芜,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与魅力,也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常常忙碌于生活的琐碎,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方向。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迷茫;又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道路。它教会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未来多么迷茫,都要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在有限的时光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
编审 | 王思蒙
二审 | 李雨潼
三审 | 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