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广乔学社•美文鉴赏】“共沐书香 阅见世界”主题读书月活动——《被讨厌的勇气:一场拯救自我的哲学对话》

发布时间:2025-04-23 15:12:41



    X

    编者按

    为响应全民阅读号召,营造书香法院氛围,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龙沙区法院广乔学社以“共沐书香·阅见世界”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全体社员执笔抒怀,以笔锋镌刻思想印记,用文字激荡精神回响。此刻,让我们在春日暖阳中与经典相约,于浩瀚书海里与思想对话,以文字传递阅读的力量。

    被讨厌的勇气:一场拯救自我的哲学对话

    刑事审判庭书记员 苍天昊

    近期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这本书以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深刻思想。阿德勒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不同,它否定了心理创伤,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这一观点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曾经,我总是将自己的一些性格弱点归咎于童年的挫折,认为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因素限制了我。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过去的经历只是客观存在,真正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读它们。就像书中提到的脸红恐惧症患者,从“原因”角度,会认为脸红是一种生理反应;但从“目的”看,是因为害怕被拒绝等后果,为了逃避这种可能的结果,才用脸红来作为借口。这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常常为自己的不作为和逃避找借口,把原因都推给过去。

    一、课题分离:工作、交友与爱

    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人际关系的死结。书中以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将这一概念具象化为三个维度: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课题,将“我为你好”的期待强加于人,最终导致孩子产生抗拒心理,这正是课题混淆的典型案例。而在职场中,课题分离的智慧在于: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质量,如同航海者调整帆的角度而非控制风向。这种智慧的核心在于区分“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例如,朋友向你倾诉烦恼时,倾听是你的课题,而对方是否改变则是他的课题。

    二、自我接纳:从“理想的我”到“真实的我”的跨越

    阿德勒将自卑感定义为“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而自卑情结则是“对自我价值的持续否定”。这种区分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往往因过度追求完美而陷入自我攻击。书中青年对容貌和学历的自卑,本质上是将“理想自我”与“他人的评价”绑定,从而丧失了对真实自我的接纳。

    自我接纳的关键在于承认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医学生面对患者焦虑时,通过课题分离意识到“患者的情绪是他的课题,而我的责任是提供专业帮助”。这种观点投身到司法工作者身上,可以得出情绪是他人的课题,而我们的责任是提供公平公正处理每一个问题。这种接纳并非消极妥协,而是如禅宗“如实观照”的智慧,既看到自身的不足,又肯定已有的努力。

    三、现代性困境中的阿德勒药方

    在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阿德勒的理论展现出惊人的预见性。我们对点赞的依赖、对“人设”的经营,本质上是“寻求认可”的病态延伸。书中“自由是不再寻求认可”的论断,直指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而“活在当下”的主张,与禅宗“正念”修行异曲同工,为焦虑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剂解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喜欢,为此不惜迎合他人,委屈自己。然而,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使可能会被讨厌。当我们不再把他人的认可当作人生的追求时,才能真正为自己而活。就像那些坚持自己梦想的人,他们不在乎别人的质疑和嘲笑,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四、结语:勇气的代价与馈赠

    《被讨厌的勇气》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场思想的冒险。它要求我们直面人性的弱点,承认改变的痛苦,同时赋予我们重塑人生的力量。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被所有人喜欢”,当我们学会在课题分离中守护自我,当我们在他者贡献中找到归属感,我们终将明白:被讨厌的勇气,正是通往幸福的通行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激发思考。正如豆瓣读者所说:“读罢此书,你可能依然困惑,但至少拥有了重新定义生活的勇气。”

    编审 | 王思蒙

    二审 | 李雨潼

    三审 | 侯  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