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法院关于
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部署要求
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龙沙区法院
“深耕本职工作 厚植为民情怀”
专题报道正式上线!
本期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
民事审判二庭副庭长 杨文静《破镜重圆姐妹情》
“她在我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时,带着我的父亲悄然远走他乡、音讯全无,后来父亲什么时候去世的我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她的错!”法院候等室里,林某宁激动地诉说着自己心中的不满。
小宁口中的“她”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姐姐小霞……
一、亲生姐妹音信杳
林某霞与林某宁是一对亲姐妹。2009年,林母因病瘫痪,妹妹小宁照顾母亲直至其2015年去世。
小宁称,2013年姐姐小霞带着父亲搬至齐齐哈尔市生活,三年后又将父亲带去了大连,从此自己就与林父失去了联系。直至2025年,小宁前往墓地祭奠母亲时,发现墓碑上多了父亲的名字,才得知父亲已于一年前去世。悲愤交加的小宁将姐姐小霞诉至法院,要求小霞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二、委屈满腹道衷肠
了解诉求后,承办法官杨文静给姐姐小霞打去了电话。得知自己被起诉的消息,小霞却更加委屈:“小宁她经常和父亲吵架,父亲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好,实在经不住她这么闹,没办法我才带走了父亲。以前我经营过一家商店,小宁曾去店里砸东西,为此我还报过警……至于父亲去世的事,就更不敢告诉她了,我真怕她会去闹事啊!”
据小霞讲述,妹妹小宁性格急躁、脾气更是暴躁,经常因为家庭琐事与父亲发生争吵,自己则是希望老人有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颐养天年,才带着父亲搬至大连生活。
三、温情调解破镜圆
面对这起特殊的纠纷,杨文静敏锐地意识到:判决文书或许能在法理上分出对错,却永远无法弥合亲情的裂痕,更无法抚平二人心中的创痛。
于是杨文静决定将亲情作为该案的突破口,她首先分别与二人沟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帮助姐姐理解妹妹的悲痛,也让妹妹体谅姐姐当时的抉择;待二人情绪缓和后,适时将小霞和小宁邀至法院,面对面释法说理,进行调解。杨文静一边向姐姐小霞讲解法律义务,指出其未履行告知义务的确存在一定过错;一边并对妹妹小宁阐释赔偿请求的法定构成要件,提醒她理性客观看待法律诉讼。
最终,经过多轮沟通调解,姐妹二人各让一步:妹妹小宁表示理解了姐姐的选择,姐姐小霞也向小宁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主动提出愿意给小宁5000元作精神抚慰。破裂已久的亲情终于得以“修复”。
法官后记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家事案件处理中,法官不仅要做是非曲直的“一锤定音”者,也要当定分止争的析理促和者,更要成为人间烟火的暖情融冰者。当法律程序与温情调解实现同频共振,不只是一起纠纷得以圆满终结,更是一个家庭在裂痕后迎来重生与希望。
龙沙区法院将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理念,依托专业审判筑牢公正基石,借助人性化调解传递司法温情,让司法审判既能彰显法律的庄严神圣,又能饱含人情的温暖关怀,真正成为弥合亲情裂痕的坚固桥梁,守护千家万户的温馨与安宁。
供稿丨民事审判二庭
编辑丨王思蒙
一审丨王 瑶
二审丨田 铭
三审丨侯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