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四气”内功
李义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判工作是一项程序性、技术性很强,风险较大的特殊职业。在当今社会矛盾多发、集中爆发,群众纠纷错综复杂,涉诉信访居高不下日益敏感的极端环境下,作为法官,如何去应对种种挑战?笔者认为,才气盛、正气旺、底气足、清气真乃新时期法官必备的内功。
笃学强身增才气。才气者,才华也,特指人的智慧、知识和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向更深更广逐步推进,市场经济高速运行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大量涌进法院,案件数量大幅上升,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领域范围越来越大,审判任务之重和工作难度空前增加,使法官办案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法官要成功进入“角色”,游刃有余地克服诸多困难,适应司法形势发展变化,就必须加强学习。要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工作需求,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弥足“短板”。不仅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精神内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打牢理论功底,还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注重学业务,学科学,学艺术,深入了解社情民俗等民间文化,进一步增长才气,增强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使冰冷硬棒的法律“活”起来,解决个案实际问题,增强艺术办案和入情入理公正裁判的司法能力。法官富有才气,和谐司法才有保障。
厚德修身扬正气。正气,乃社会司法文化之灵魂,诚信之支撑,来源于公众高尚的道德。弘扬正气必须从树“德”做起,法官之德集中表现为诚信之德、办案公正之德、忠诚法律之德以及司法礼仪、业外活动约束等。在大兴德政的倡导下,作为法官更应该以“德”从业。主要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三个至上”理念,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做到眼中有群众,心中有法律,手中有责任。要一身正气,实干创新,艺术办案,辨法析理,严于律己,取信于民,争先创优,打造司法精品,以卓越的办案业绩回应社会关切,取得群众认同。
克勤练身蓄底气。提底气,须勤奋,以公正垫底,“干”字开路。法官之“勤”集中体现在司法效率和为群众办事的态度与作风上。谁都不愿打官司,群众进公堂求公理,纯属出于无奈。在法官眼里,官司有大有小,然而在群众看来绝无分别,都是大事。法官必须摒弃和克服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与特权思想,满腔热忱地视群众为亲人,真诚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案件承接后要主动去办,能动而为,快审、快结、快执,让群众尽可能快地见到诉讼结果,了却心愿。
秉廉洁身树清气。廉者,清也。清气源于法官心净,决定一个人的仕途命运。清气浓,则祸患无。观落马官员的人生轨迹,皆因其清气荡然无存而惹祸上身。官清,芳名远。法官须将公正廉洁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从业之基,作为一种应然追求和人生潜质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到处都是诱惑,法官始终做到净心、节欲、戒贪,对司法公正至关重要。洁身自廉,清气正气满身,是法官履职生涯的必然修行,坚持不懈,不改初衷,以“四气”彰显法官人格魅力,实干奉献,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省阜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