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龙法漫说】从“警惕”到“应对”——龙沙区法院带您解锁全民反恐“日常防御术”

发布时间:2025-11-04 16:20:41








    “反恐”,往往会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惊心动魄、硝烟弥漫的激烈画面,不少人觉得它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隔甚远。然而,恐怖主义的风险如同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流,可能悄然潜藏在看似普通平常的场景之中——车站里那个无人认领、静静躺在角落的可疑包裹,街道上反复向敏感设施打探消息的陌生人,网络空间中肆意传播、煽动极端思想的言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一、擦亮双眼 认清“身边的风险信号”

    001.关注“物品异常”

    在车站、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当您发现无人认领的包裹、行李箱,或是外观存在明显异常(如有孔洞、散发异味)的物品时,切记不要擅自触碰,应立即联系现场工作人员或拨打报警电话,让专业人员来进行处理。

    002.留意“行为异常”

    反复在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重点场所周边徘徊、拍照测绘,或者频繁询问安保措施、人员作息等敏感信息;又或者有陌生人以“调研”“求助”等名义,打探敏感信息且拒绝提供合理的身份说明,这些都可能是恐怖活动的前期准备行为。

    003.警惕“言论异常”

    在社交平台、聊天群中,有人发布煽动暴力、宣扬极端思想的内容,或者号召他人破坏公共设施、伤害无辜群众,此类信息不仅违反法律法规,更可能成为恐怖活动的“导火索”。

    二、沉着冷静 掌握“实用防御技能”

    1.牢记“撤离优先”

    若遇到突发情况,首先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的方向,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或警方的指挥,快速、有序地撤离现场。在撤离过程中,要避免拥挤、推搡,防止造成二次伤害,也不要贪恋财物、盲目奔跑,以免迷失方向。

    2.学会“隐蔽自保”

    若无法及时撤离现场,要迅速寻找坚固的遮挡物,如承重墙、厚重的桌椅等进行躲避。同时,关闭门窗、切断电源,尽量降低自身的存在感。避免靠近窗户、门口等易受攻击的位置,保持冷静,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3.善用“举报渠道”

    发现可疑情况后,除了拨打110报警电话,还可以通过国家反恐办开通的“12339”涉恐线索举报电话、网络平台进行举报。举报时要清晰说明时间、地点、可疑人员或物品的特征等信息,为警方及时处置争取宝贵的时间。

    学习反恐知识 增强防范意识

    全民反恐防暴 共建和谐社会

    我们在行动!

    图片为AI创作

    供稿 | 刑事审判庭

    编辑 | 王思蒙

    一审 | 关一琳

    二审 | 刘晓峰

    三审 | 侯  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