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文化铸品】广乔学社•美文鉴赏——《故事》《那时 那地 那些人》《漫漫人生》

发布时间:2025-11-10 09:46:46





    编者按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部署要求,营造全院干警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干警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打造“书香型法院”,龙沙区法院以党建为引领,以“广乔学社”为平台,建立起广大干警的精神文化家园。广乔学社美文系列的文章均出自干警的亲身感悟,敬请广大读者品鉴。

    《故事》

    我讲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后不久的一个夏天,在东京、伦敦城里的灯火阑珊处,在长崎、福冈乡间那些云雾缭绕的地方。

    我叫悦子。我曾有个大女儿景子,是我与日本前夫二郎生的。我还有个小女儿,是我和英国丈夫生的,叫妮基。

    我讲的故事多半是虚构出来的。故事中的长治子其实就是我,万里子就是景子。

    我心头有一个不能承受之重,就是未能充分尊重景子的选择,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和理想,强迫景子移民到了她不喜欢的英国,并和她讨厌的继父共同生活。

    我移民成功了,但也失败了,因为景子最后自杀了。所以我编造的故事中,万里子一直在走失,长治子一直在寻找,其口头禅就是,“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万里子很聪明,适合在美国成长云云。”

    我还讲述了我前夫二郎的一位同学远藤纪夫的故事。他写文章抨击了日本的教育机制和军国主义,还点名道姓地批评了二郎的父亲一一我的公公绪方先生。

    纪夫和绪方的政治分歧亦是我内心纠结之处。日本本土的一些制度虽然丑恶,但能团结大多数人,而在美国占领区,日本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夫妻二人居然投票给不同的候选人。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我该怎样选择?

    我正是在这种矛盾心情中逃离了日本,移民英国,结果铸成大错。我很后悔我做的这个决定,所以我在叙述中反思了日本的文化礼仪,肯定了大和民族的谦和善良,并将绪方先生、藤原太太的故事说给你们听。

    我把我的遭遇讲给了当时在英国移民局做社工的日裔作家石黑一雄,他把它写成了小说《远山淡影》。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女人们遥远的夏天》,石黑因此获得了诺奖,这部小说也被拍成了电影。

    再后来,中国东北的一个法官,在一个飞雪的冬日、于风雪弥漫处读了这本书,被书中故事深深打动。他说这是他读过的最模糊也是最良心的故事,于是他于次日清晨写下了上述文字。

    我的故事距大家现在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把我的亲身遭遇告诉大家,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忠于祖国,热爱家乡,珍惜和平,善待子女。

    我还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唤醒大家,幸福就是当下看似简单平淡的生活,就是我和景子在简陋的缆车上共同度过的那个寻常的夏日,就是抛开虚无的幻想,心中有自己的家乡,身边是自己的同胞!

    《那时 那地 那些人》

    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携着自由的心在美洲大地狂奔疾驰,派对、爵士乐,灯红酒绿的KTV,一往无前的摇滚,这是不是上世纪80年代初大陆改革开放的写照?福特、雪佛兰、凯迪拉克,可拼车,可代驾,自由自在,随缘随性,无拘无束,这和如今的网约车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这些现象分明发生在美国的上世纪中叶前。

    国人没有专门为80年代那“垮掉的一代”树碑立传,美国40年代那些青年则十分幸运,有3位大佬分别为他们著书,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凯鲁亚克这本书被再版过300余次,且为牛仔裤和咖啡机的销售以及顺风车的流行做出了极大贡献。顺便说一下,鲍勃·迪伦、约翰·列侬都是凯鲁亚克的忠实粉丝。

    这部书中有很多感人的情节。比如“我”第一次西行途中遇到的那个墨西哥姑娘小莎,她与“我”度过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我们就像两个疲惫的天使,在天使之城逼仄的房间里。一阵绝望和紧张过后,终于共同找到了人生中最亲密和最美妙的东西”“篝火熄灭了,繁星点点,在安睡的乡村上空铺开”。虽然作者后来不得不与小莎分手,但这短暂的相处却令人终生难忘。

    第二次西行时,三人驾车穿行在一个辽阔的长满鼠尾草的广袤平原上时,展示出一个极浪漫的画面。此次旅行,他们在俱乐部看钢琴家希尔林表演时,作者情不自禁地写到,“神已经离开,那是他走后的沉寂。那晚下着雨,那是雨夜的神话”。

    第三次西行时,“我”遇到的那位草原天使非常美,“有着野玫瑰般的大平原肤色,最蓝的眼睛,最可爱的头发,以及野羚羊的温驯与敏捷”。在酒吧狂欢时,作者感叹道,“旧金山之夜,大陆的尽头和忧虑的尽头,一切令人郁闷的忧虑和愚行,再见了”“爵士美国的黎明中所有这些脸庞啊,都是漂浮在空中的神圣花朵”。这次出行期间的飞车画面也令人特别难忘,他们与别克司机疯狂飙车;在狭窄的大桥上,在前有同向行驶的两辆快车、对面近距离又有飞驰的大卡车时,他们竟迎面超车;在雨天路滑时,他们不减速开车,直至把车开到沟里,最后找拖拉机拖拽方得解脱。此次旅行,他们还因为扰民险些被一名妇女用霰弹枪射击。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最后一次旅行,即南下墨西哥那次。墨西哥虽很贫穷,但那里相对较自由,警察也不严厉。一行人能在那里无限放松,“宛如再世为人,又像在午后做了一个漫长诡异的阿拉伯之梦,梦中有阿里巴巴、街巷和花魁”。热的不行时,他们就躺在车顶上睡觉。

    这次旅途中,他们用手表和当地姑娘换水晶石,在悬崖边的一处茅屋院里,他们看到了一个3岁的印第安女孩站在那里吮吸手指。对此,狄恩深有感触,“哎,可惜我没什么东西可以送给她。你们想一想,出生和生活在这个山脊上,这个山脊代表着你所了解的全部生活,她永远不会离开这里,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一个民族,你们看她额头上的汗珠,那种汗跟我们的不一样,很油腻,而且一直在那里,因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她不懂什么是不流汗,她生在汗水里,也死在汗水里”。

    该如何评价这些人呢?狄恩是少年犯,盗车成癖却非常豪爽,总是给他人制造快乐,又总能很潇洒的离别。墨西哥之行起初本没有狄恩参与,但在最后一刻,他来了。对此,我产生了幻觉,“仿佛看见狄恩变成一个浑身冒火令人战栗的恐怖天使,在路上抖动着向我飞奔而来。像云朵般飘进,速度超级快。我看见他瘦骨嶙峋的大脸浮在平原上,神情疯狂坚定,双眼放出光芒;我看见他长了翅膀;我看见他的破车后面喷出无数烈焰;我看见它烧焦了经过的道路,甚至开辟了全新的路线,碾轧了玉米地和城市,摧毁桥梁,烤干溪河”“大幕已经升起,好戏即将上演,他身后的焦土冒着黑烟,他又一次向西冲过这片呻吟的、糟糕的大陆,很快就到了”。

    这是友谊的最高境界,只能用“心心相印、肝胆相照”来形容了。

    总之,他们那一代人是闲不住、静不下来的人,他们不知道真理在何处,光明在何方,于是只能一刻不停地在路上求索,于旅途中消除苦闷,游戏人生。但他们绝不是坏人,他们热衷于“挖”新鲜的人和事,勇敢地爱,勇敢地行动,对朋友坦诚相见,对“蹭”顺风车者一笑了之,对弱势群体也从不欺凌,甚至还有深深的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一代”“任性的一代”。 

    《漫漫人生》

    用两天半时间把怀特先生的巨著《人树》看完了,阅读的过程很充实、很享受,也很震撼。 

    这部小说旨在探索生命的终极问题,但我还是从中看到了诗人般的浪漫。

    比如,盖奇先生在山坡上跪望前方画的那幅美妙绝伦的油画,其真正的模特儿居然是艾米;帕克先生冒死在火中救出的那位明艳少女马德琳,后来成了其女儿塞尔玛的朋友——俗气的菲希尔太太;再如艾米和那个兰色汽车司机推销员利奥的奇遇,既真实又虚幻,初读时觉得不可思议,再读时又觉得理所当然了。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青春的副产品,青春不在,一切也都随之消失,正如人的一生。挥霍青春的人注定没有好下场,帕克的儿子“雷”就是代表。

    《人树》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能用写实的笔法,把澳洲乡村上个世纪初的居民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将牛羊、牧犬、洪水、荒火等单调枯燥的事物描写的充满诗情画意,将故事情节刻画的波澜起伏,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出对等的影子。

    主人公帕克夫妇是难得的好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坚韧不拔、他们的互相厮守都是难得的典范。但是他们也都有正常人在特定时期相应的心理状态,甚至发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这些问题,不到一定年龄的读者根本无法理解。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秘密,有缘成为伴侣的人要相互尊重,且行且珍惜。

    书中一些小的细节也特别有趣。比如帕克夫妇年轻时接待的那个不速之客,艾米一直认为此人偷走了她的银擦子,结果到老年时在不经意间才发现,那东西是被埋在了地下。再如艾米在大洪水时想收养的那个孤儿,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红玻璃给了艾米,这块玻璃最后也成了艾米老年时的珍品,甚至于要送给自己的孙子。

    这里有一个小人物不容忽视,即“雷”的第二个事实上的妻子罗拉。这个姑娘道出了底层人物难以言传的艰辛,却不奴颜婢膝,不乏冷峻和骨气,倒颇有一些受人尊重的地方。

    编审 | 王思蒙

    二审 | 李雨潼

    三审 | 侯  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