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法官的放弃

---赵双玲摘自2012年2月19日《人民法院报》8版

  发布时间:2012-02-23 10:01:15


      有道是:“法官是会说话的法律。”这体现了民众对法官人格的认同和正义的期待。的确,法官不是常人,既是民众心目中的圣贤,又是除恶扶正的“青天”。“成贤”不易,需要付出很多,如果没有放弃的胸襟,就不会拥有持证若刚的定力。
法官追求的是公主,创立的是公信,需要有排斥力和弃己心,需要放弃的很多,也只有放弃常人能够拥有的许多,才能成为一名好法官。
      时下,法官需要放弃官念、物欲、随性、“信言”和“碎足”。
      放弃官念是职业定力。古人云:“图功名者必有听命,甚仕途者难有品德”。在当前司法行政化环境下,对法官的要求至高若上,有时法官面临权与法的考验。想从政做官并无不当,但一个法官官念过甚,是必把功名利禄摆在首位。追求官职,必然与职业的上帝——法律貌合神离,与公正同道不同行,只能是行走正道,神行歧路。弃官念是法官的职业内力,只有内力强才能心无旁骛,执法如山,施法行云如水。
放弃物欲是职业襟怀。董仲舒说:“行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这是一个讲究现实的年代,有人说成物欲横流。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法官放弃物质上的高追求,可能是一个郁闷的童话故事。可以想象,一个“房奴”法官坐在公堂之上的悲催感。但是,现实又只能如此。一方面,要为法官争取合理的俸薪,另一方面有要求法官做圣人,这是现实的无奈。一位知名法官说过:“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官场的名利不是我的名利,我是终身享受清谈的人。”法官守护正义,切不可追名逐利,朝三暮四不该法官所为,法官当心系一处,抛开世俗,丢弃富贵。
      放弃随性是职业所限。人的一世,但求兴致所致。问题是,目前法官的职业不一定是自己满意或感兴趣的。更何况,有许多事情,在法官还不懂得如何选择或者没有能力选择时已经确定,选择权利不在法官本人。其实,现代人越来越随性,讲究人性化,包括生活的随意、信念的自由,一切都放得开、悠着来。但法官职业的威严需要拘谨、严肃,甚至是刻板和冷漠。赌台上玩一玩,寺庙里跪一跪,艳浴里泡一泡,包厢里抱一抱……这些均不可为。法官必须约束自我,保持操守。
放弃“信口”是职业操守。任何一部法律的文字都简洁和精悍,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和执行者,无论是裁判文书还是谈话调解,或者与人闲聊,法官都应谨言慎言简言,言语有分寸,说理有章节,辨析有层绪,做到通透,分明,有据,着力,切不可信口开河,也不要絮叨绵冗。老子曰:“善言,无瑕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司法的精华可谓“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法理如同经文,诵读三年不解其意,点化一语茅塞顿开。当事人要听的不是经文般的法条和法理,而是法律赋予现实中的公理和是非,有人主张法律文书通俗化,这不无道理。然而,要将严谨的法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能比法言法语的表述要求更高,因此,法官要修炼言语功底。
      放弃“碎足”是职业必须。常言说,看一个人就看他出什么地方,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老子曰:“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道德经》)。法官业外生活,生活圈交际圈都应该注意,不要什么人都交往,什么饭桌都坐上,什么场合的牌桌都陪上,不适合去的地方不能去,不能吃的饭绝不吃,不能交往的人不要交往。眼下法官最容易被律师搭上朋友,这是一个需要小心的交往。有时,不得不撕破同学的面子,伤及亲友的感情,甚至得罪领导,要求法官“大义灭友”。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净化生活圈交际圈。
人的一生总要有所收获。收获有时在意料之中,有时在意料之外,但无论是哪种收获,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东西,情感也罢,事业也罢,利禄也罢,总会带来欣喜和欢乐,使法官在收获中幸福、满足。
      放弃远比收获困难。放弃无用的东西,毫不可惜;放弃有用的东西,或者是在两可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选择一方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方,这种放弃不仅艰难,而且痛苦。但是,法官必须学会放弃,在放弃中成长、成熟。
      放弃有时很渺茫。法官所放弃的,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合适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在局中,有时很难放弃。但不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放弃,就要无怨无悔。法官得到的,或许就是另一种精神生活的家园。
      只有收获而没有放弃,必然导致负重难行。其实,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收获和不断放弃的过程。收获是为了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收获。
      一个法官群体的放弃,带来全民的收获,那就是司法的公信,给民众收获福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