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
发布时间:2012-05-30 08:21:57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受父亲熏陶,熟读史籍,曾从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遍游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修撰《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获罪下狱,遭受宫刑。公元前96年,被赦出狱,为中书令。他继续著史籍,经10余年的艰苦努力,完成《史记》巨著。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堪称第一部中国通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既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他“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实事求是。叙述历史人物和事件,有褒有贬,爱憎分明。司马迁自述此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史记》在中国史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