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汉赋与乐府

发布时间:2012-05-30 17:37:21


汉赋与乐府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一种韵体散文,“不歌而诵”,用韵语细腻地描写各式各样的事物,“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即为赋在文学上的作用。汉初受屈原楚辞的影响,盛行骚体赋,主要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等。武帝时,汉赋走上极盛阶段,司马相如是最大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是这个时期赋的代表作。其后,杨雄作赋,用思深沉,构辞精密,也是辞赋大家。

    汉代还盛行乐府诗。朝廷设立乐府采民间讴谣,使它成为乐府歌诗。汉武帝时,乐府广泛地在民间采集民歌,集中于乐府。这些民歌经文人加工,又出自民间,故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和民众的爱憎感情。许多篇章有完整的故事性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既细腻又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成为文学中的瑰宝。在乐府民歌中,《陌上桑》是极负盛名的佳作。五言歌谣,到东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