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与太宗纳谏
发布时间:2012-05-31 16:55:49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649年),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唐太宗统治时期,任用魏征等贤臣为官,政治清明,虚心纳谏,制定开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使“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贞观时期,社会秩序稳定,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唐太宗即位后,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留心吏治,任人唯贤,从谏如流。他鼓励臣下直谏,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直陈其过,皆切中时弊,太宗多能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