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劳动合同

发布时间:2012-06-04 20:11:10


基本概述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结构   (1)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   (2)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3)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   (4)生产条件或工作条件   (5)劳动纪律和政治待遇   (6)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7)违约责任   (8)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9)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

编辑本段合同条款

  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编辑本段合同特征

  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3.劳动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性   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编辑本段合同的作用

  1.它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   2.它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它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   4.它是建立规范有效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

编辑本段合同的效力

  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引起无效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4.合同形式不合法。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劳动合同

编辑本段合同的订立方法

  1.原则《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签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编辑本段合同的期限

  劳动合同的期限:   一般有3种,分别是: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它是指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了一定的期限、期限届满,劳动法律关系即行终止。这种合同适用范围广,应变能力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来确定合同期限。   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这种合同一般适用于从事技术性较强、需要持续进行工作的岗位。订立这种合同的职工一般可以长期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从事生产(工作),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等于一成不变,如果出现符合法律、法规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也可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它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把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约定为合同终止而达成的协议。它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区别是约定合同终止条件,而不是约定确定的期限。

编辑本段无效劳动合同的种类

  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   二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   三是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编辑本段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和行为

  原则有   1.亲自履行原则   2.权利义务统一原则   3.全面履行原则   4.协作履行原则。   行为有完全履行、不完全履行、不履行和单方不履行。

编辑本段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条件有   1.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修改或废止   2.用人单位转产或调整、改变生产任务   3、用人单位严重亏损或发生自然灾害,确实无法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4.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   5.法律允许的其它情况。   程序有   1.及时提出变更合同的要求   2.按期作出答复   3.双方达成书面协议。

编辑本段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双方自愿   2.平等协商   3.不得损害一方利益。

编辑本段终止合同的条件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如果约定的终止条件是合同生效前就已经发生的事件或行为,则该合同无效。而客观情况指的是,合同终止情况的发生是自然出现的,不是人为制造的,不能事先预谋的。因而用人单位以考核结果的某种等级(层次)约定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就具有很高的主观因素,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用人单位若要把对劳动者的考核情况作为劳动者能否胜任工作的依据,只能依照《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同样,用人单位不能将企业并购、机构外包等主观制造的重大变化约定为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根据合同法有关原理,合同的终止权与解除权虽然都表现为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消灭的权利,在性质上均为形成权,但二者在理论上存在不少差别:首先,法律效力不同。合同终止仅使合同关系发生将来消灭的效力,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不能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发生既往消灭的效力,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而对已履行的合同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后果。其次,适用的条件不同。合同终止既适用于一方违反合同,也适用于没有违反合同的情况;而合同解除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况。   根据如上分析,可得,用人单位可以约定作为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的可以是:1、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者又没有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如约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又如劳动者因私人事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2、因劳动者本人原因丧失某种专业资格的。如从事食品饮食类用人单位所从事的行业有特别禁忌规定,将劳动者患慢性传染病约定为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又如劳动者的工作职能就是开车,则用人单位将劳动者被吊销驾驶执照约定为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

编辑本段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一般可约定两种形式的违约责任,一是由于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约定赔偿损失的方式;二是约定违约金,采用这种方式应当注意根据职工一方承受能力来约定具体金额,不要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形。另外,这里讲的违约,或者称违反劳动合同,不是指一般性的违约,而是指违约程度比较严重,达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程度,如职工违约离职,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合同等等。  劳动合同

文章出处:百度网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