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北京古观象台

发布时间:2012-06-12 17:56:27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原名“司天台”,始设于元代。明初攻克北平时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被运往南京保存。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建此台,系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建筑,改名“观星台”。在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置有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沙漏等仪器。清代时,更名为“观象台”。康熙、乾隆年间,利用西方传教士,以西方技术制造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纬仪等8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除了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机构,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地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