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建成通车的新哈阿公路(哈尔滨市至阿城区),让省城东部又多了一出城口,对于拉近市县距离、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这条路通向金龙山、亚布力等著名景区,也被人们称为一条“风景路”。然而,近日据省电视台报道,阿城区交警在这条路上的多个路段实施限速措施,最慢的地方仅为30公里/小时。过往司机普遍反映,由于限速区域模糊难辨,测速装置隐蔽,许多人都被罚了款,多的仅一台车就达几千元。
记得两年前,哈阿高速就曾被曝出过交警在治理超速时,四小时内开出1200多张罚单的“辉煌纪录”,疯狂之举甚至引起了哈市人大代表的关注。如今,有关方面对新哈阿公路的限速管理,又是疑点重重,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限速如此之低、区段如此零乱,依据是什么?应该说,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对过往车辆进行适当限速,确保交通安全,是必要的,但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不能想限多少就多少,想在哪里立牌就在哪里立牌。记得这条路刚开通时,有关方面曾宣称,以后从哈尔滨市主城区到阿城区只需20分钟。这条路全长40多公里,这样算来,车速应该保持在100公里以上才行。可眼下全程又设了多处30公里、40公里的限速段,几乎不可能在20分钟内完成。是当初不慎放了大话,还是情况有了什么新变化?总得给百姓一个说法。
其二,即便有关方面能够拿出限速依据,也该公诸于众才对,为何又秘而不宣?据报道中描述,这条路上的限速标识设立得非常不明显,而且由于不是全程限速,限速标准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限速地段也很难辨别,尽管司机们小心翼翼,仍难免屡屡中招儿。
第三,也是司机们意见最大的,就是隐蔽测速问题。为抓拍超速行为,这条路上设置了一些测速装置。但据沿途群众反映,每天早上有人将测速仪拿来,放在道路中间隔离带下很不起眼的地方,晚上再来人取走,许多司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法眼”。对于钓鱼执法、隐蔽执法,有关法规早已明令禁止,规定交通指示标识、违章监控装置应该明确告之社会公众,就是为了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从而体现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执法宗旨。可是,新哈阿公路上的执法者们似乎很不希望让司机们看到测速仪,而更热衷于拍录证据和开罚单。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交通执法,是政府的一种社会管理行为,本应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才是;这种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执罚方式,不像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为,更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在报道中就提到,一位外来阿城区的投资者曾先后两次因超速被处罚,金额达2000元。经济要想快发展,需要一个法治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经历会给客商心头带来怎样的阴影?可想而知。
干任何一件工作,目的常常决定手段。如果出发点有了偏差,那么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在新哈阿公路上发生的这些怪现象中,执法者是否存有醉翁之意,笔者不敢妄下断言,只能像那些被罚的司机一样提出疑问,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最后还想说的是,近几年全省修路造桥力度空前,成就斐然,一条条大路通衢,应该更好地造福百姓,发展经济,而不是成为个别部门和某些人中饱私囊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