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阅览越坚韧
文 李军 (《党支部工作指导》2012、06)
变幻莫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突发事件,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意外”,谁都无法预知:也许疾病袭来,也许工作受阻,甚至碰到天灾人祸……
遭遇逆境,有人会拒绝、逃避,有人会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漩涡,还有的人会彻底被困难打败,以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家人……然而,也有一些人会越挫越勇、迎难而上,最终突破难关。他们之所以“成功”,“心理弹性”的作用功不可没。
“心理弹性”最早是受物理学中弹性力学的启发,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伯纳诺在《一个国家能承受多少》一文中提出。这一概念提出后,随即引起了广泛反关注。心理弹性,总的来说,代表一种心理恢复能力,包括抗压能力、看待问题的灵活度、抵御和应对挫折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弹性,就像一套心理上的“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对抗各种精神刺激和危险因素的侵袭。
一个人的心理弹性,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个体因素,包括智力水平(如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自信心、高度的自尊以及坚定的信念等。家庭因素,生活在和睦、有良好社会地位、与亲戚联系紧密的家庭中,心理弹性通常更好。环境因素,经常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和支持力量,内心也会更“强大”。
心理弹性并非一成不变。就像身体素质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合理休息等方式增强一样,人的心理弹性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更加坚韧。
第一,经历挫折才能幸福。适当“吃点苦”比如拒绝那些“饭来张口”的安排、体验一些困难生活等,有助于认清自己的能力,学习为人处事的学问。这不仅会让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真的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手忙脚乱。
第二,家人朋友常在一起。用心享受与家人欢聚的时光,经常与朋友们在一起分享生活、讨论时事,有益于拓展思维、理性看待问题。此外,还可以主动学习一些社交技巧,比如怎么让自己看上去更亲和、可信赖等。
第三,遇到难题主动求助。“宅”在家里,你的思想只会钻进死胡同。建立宽广的人际网络,并学会寻求帮助。遭遇困境时主动开口,寻求所有可能的帮助,才称得上“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