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公正:乡村法官的永恒追求—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副庭长 翟树全

  发布时间:2012-07-30 12:20:54


    23年乡村法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只进一次法院,如果就是这唯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让他受到不公正对待,那他心中就会永远留下一个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增加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公正地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多收获了人们对法律的一份信任。

    公正不仅要依法办案,还要始终坚持情理法结合

    农村有的当事人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用朴素情感判断是非,用感性认识去陈述,甚至将道听途说作为证据,致使小事酿成大事,简单变成复杂,矛盾越积越深。化解基层矛盾,要注意情理法结合,才能维护法律原则和司法公正。

    我办过这样一起离婚案:2010年春节前,王某起诉与赵某离婚,节前我做了大量调解工作,劝他们回去过年。春节过后,两人和好无望。双方对财产争议很大,王某要种地的收益,还向法庭提供赵某向其母借款2.5万元的欠条。赵某不承认,说欠条是王某趁其熟睡之机用其食指按的,还提交了报警记录。我仔细查看了欠条,文字是王某所写,赵某名字上的指纹不清晰,落款时间为3月,而报案的时间是次年11月。是王某造假呢?还是王某起诉后赵某才报案的?赵某既然是熟睡,怎么知道按手印?该借款究竟如何认定呢?为了公正处理好这起离婚案,我分别做双方的工作。通过开导,女方家属提出一个意见:要求男方返还女方陪送的家电,并再给女方1.5万元。见女方有了调解意愿,我马上又做男方工作。经过一番分析,男方家属表了态,同意给女方部分种地收益。经过几个回合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这起双方因财产争执很大的离婚案,当天就调解结案。

    这些年,我处理案件既注重法理,又讲究情理,坚持不偏不倚,保证了每起案件的实体和程序的公正。每当我看到百姓们饱经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时,我觉得这就是法官要寻找的公平和正义,这就是法官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公正不仅要明断是非,还要妥善化解具体的纠纷

    在农安县法院,大家都称我是办理赡养案件的专家。办理这类案件,我从心理平衡上下工夫,调解过程中多做当事人的工作,大家心平了,气顺了,再趁热打铁,不偏不向,多数案件都能顺利调解。我认为,调解并不是简单地“各打五十大板”或者“和稀泥”,也不仅仅是一种结案方式,更是一个为民司法、展现公正的过程。

    今年4月我办理了一起赡养案件,告状老人牟大爷进法庭时火气很大,大声嚷着:“他们都翅膀硬了,不给我赡养费,特别是我那个老儿子,我恨不得把他杀了!”

    稳住老人后才知道,老人有两儿两女。原有四间房和一垧多承包田,倒不用儿女付赡养费。但去年秋天因用电不小心引起火灾,房子和所有的财产全烧光了。

    我赶到现场准备调解时,发现老人的儿女们火气也挺大。老人的小儿子情绪十分激动,当众说:“你怎么不死,我看见你就生气。”

    我反复考虑老人与子女们的生活难处,提出调解方案,还请有一定威望的亲戚帮忙做工作,最终各方都在老人的赡养协议上签字画押,一场因赡养问题可能升级的案子,就这样圆满解决了。之后,我又找到当地镇党委书记,请他帮忙把老人的房子盖上。书记拉着我的手说:“老翟,这个案子调解了,帮助我们解决大问题了。”

    多年来,我所面对的大多数都是这样涉及家庭、邻里的纠纷,我深深感受到,群众对公正的理解不仅仅是案件输赢,法官要负担的也不仅仅是判断是非;最大限度地促成案结事了、定分止争,这才是群众真心欢迎、乐于接受的。

    公正不仅要体现在裁判结果中,还要体现在法官言行中

    每天开庭、调解,会碰上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有的当事人想法儿约我出去,要和我单独说两句话,我不仅不去,还当场对那些人说:“好话不背人,有话就在这儿说。”这样一来,就取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让他们觉得公正。有时,在调解时,当事人会递来一支烟,我不接。如果接了一方当事人的烟,另一方当事人就会想,他们是不是认识啊?肯定是对方托上人了,所以我谁的烟也不抽。有时当事人一进屋就叫大叔、大哥,我会马上制止:“请别这样称呼我。”在办案中,法官的每个细小的行为、言语都会让群众感受到是否公正,所以,群众对公正的理解不仅仅是案件的输赢,作为法官要承担的也不仅仅是判断是非,而是用心来倾听当事人的倾诉,用真情换取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最大限度地促成矛盾的根本解决,这才是群众乐于接受的,才是被群众认可的公正。

    多年乡村法官的工作经历,使我越发感觉到公正的可贵,感受到百姓们对公正的期盼,每当我面对乡亲们憨厚朴实的面庞,面对他们渴求公正的目光,我就暗下决心,当法官就要将公平正义当天职。无论多苦多累,也要扎根农村,永远当一名乡村法官,无怨无悔地为农民群众服务,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乡村法官永恒的追求。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