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参与社会管理
面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犯罪现象,詹红荔考虑最多、感到最难的就是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詹红荔始终坚持认为:作为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应该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
詹红荔主动走进学校、家庭、社区,不断创新法制教育工作的载体和方式,创造了一种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互动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她感到,现在孩子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法制教育必须符合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才能取得成效。她努力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喜好,了解时下潮流风尚,并申请了QQ,与年轻人交流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组织青少年法制漫画大赛、模拟法庭大赛,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诠释法律现象和常识,进行引领。南平一所职业学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较突出,有3个学生受到刑事处罚,被综治办“黄牌警告”,詹红荔主动担任该校的法制辅导员,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搬上课堂,以案释法。仅一年,该校的综治重点单位“帽子”被摘除,詹红荔的校外法制教育模式在各学校得到普遍推广。9年来,詹红荔足迹遍及城20多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受教育学生达3万余人次。
詹红荔发现,许多“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而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犯罪和被侵害,又是每个家长最揪心的问题。詹红荔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从校园拓展到社区和家庭,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她到社区给居民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家长矫正教育方法,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为“问题少年”进行心理干预。4年来“青少年维权热线”接到求助电话400多个,在詹红荔的帮助下,一些在犯罪边缘徘徊的少年重返课堂。
公心彰显人格魅力
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开开心心生活是詹红荔的座右铭,律师评价她:“法庭之内易于沟通,法庭之外难有私交”。这评价是詹红荔公正、廉洁、自律的一个缩影。
从事审判工作以来,詹红荔收下当事人唯一的一份礼物就是一双绣花鞋垫,这是一位犯罪少年的母亲赠送的。2006 年,为了孩子的官司,失足少年小罗的母亲几次送红包都被詹红荔拒绝了,心里一直感到不安。没想到,过了几天,詹红荔亲自到了家里,详细询问儿子的情况,给她很多安慰。最终,小罗不仅受到公正判决,出狱后还得到詹红荔的关心帮助,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位母亲思前想后,决定做双绣花鞋垫送给詹红荔。这一天,她来到詹红荔的办公室,对詹红荔说:“我知道你从不收人钱礼,但你东奔西走在外办案,穿上它也许会舒服点。”望着小罗妈妈那饱含深情的目光,詹红荔不忍拒绝,破例从她手中接过了这双鞋垫。三年过去了,詹红荔一直将它摆放在自己的书架上,提醒自己时刻自省自警。
清正,是公信力的保证。在南平市,不少当事人都要求将自己的案件交给詹红荔审理。少年犯卢某的父亲因儿子故意伤害,东拼西凑了3000元钱准备送给法官,一大清早就守候在法院门前等詹红荔,请求从轻处罚卢某。詹红荔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你儿子有法定从轻情节我们也会考虑。这笔钱你不如用在赔付受害者的医药费上,争取得到受害者的谅解。”老卢听从詹红荔的意见,积极赔偿,最后与被害人达成协议,使卢某得以从轻处罚。这之后,老卢逢人就夸:“詹法官是真心替我们老百姓考虑。”
詹红荔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才能抵御各种诱惑,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习成了她的自觉,为了保持与青少年的良好沟通,她学历史、学心理学、学书法、学绘画,还曾先后获得全国女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华东区第一名、全国女法官法律知识竞赛三等奖、全市法院系统绘画比赛二等奖、全市法院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她出演舞台情景剧《送你一束百合花》,打动了无数观众。
这就是詹红荔,一个人民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