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高服判息诉率带来欢呼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03-15 14:02:05



( 2012-03-12 )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两会特刊 
 
  
周斌
  3月11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最高法工作报告时透露,2011年,全国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98.99%这一数字意味着走完审判程序时,绝大多数当事人不管胜败,均认可法院的裁决。
  为了这个数字,全国几十万法官积极“走出去”,进驻企业、社区、农村,深入基层,与基层组织紧密配合,共同化解纠纷;同时,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积极将社会各界力量“请进来”参与调解工作,将调解贯穿司法全过程。
  为了这个数字,各级法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全面试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最大限度消除“同案不同判”;深化司法公开,拓展公开渠道,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以此维护司法公正,促进案结事了。
  高服判息诉率值得肯定。但客观地说,高服判息诉率与当前社会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不成正比,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受也达不到99%。
  这种反差,需要各界反思:要理性对待司法不公问题。被一些人认为是司法不公的案件,只占我国法院每年受理的千万件案件里的非常小的一部分,佘祥林案更是极个别现象,大可不必因此对司法产生失望情绪。数据证明,当前,人民法院一直在努力,我国的司法秩序在有序运转,公民的各项诉讼权利可以得到有效的司法保护。
  这种反差,更需要人民法院进行深刻反思:决不能“关门”审判,要积极采取措施,让群众深度参与司法活动,了解法院工作,理解法院工作,切身体会司法公正。近年来,人民法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例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立完善。但这些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通过参与提升认可度,让群众口口相传,司法公正才更有公信力。
  当前,各级法院全年受案量已超过千万件,二审后未能服判息诉的1%,数量也有十多万件之众,其中每一起案件,不服的可能涉及一个人,也可能涉及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因此,法院促进案结事了还任重道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