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雷锋精神作为“传家宝”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进我们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团队,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树起一座精神的丰碑。50年来,一代代官兵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传家宝”,在与时俱进中使雷锋精神融入官兵血脉,有力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和官兵全面发展。
雷锋精神突出彰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巨大价值,我们“雷锋团”始终引导官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接力传承弘扬。历届班子成员都叫响“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当好带头人、带好后来人”。发现和培养雷锋的团政委韩万金,在国家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把积攒的全部家当2000块钱毫无保留地交了党费,而当年1克黄金才3块钱。雷锋牺牲后,他总结雷锋的经验事迹,筹办雷锋纪念馆,向上级写报告申请给雷锋班命名。人们都说:韩万金是雷锋的导师,他本身就是雷锋一样的人。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品格,才能发现培养了雷锋。我们历任班子成员,都把老政委韩万金当作学雷锋的榜样,有13任团长、10任政委被集团军以上树为先进领导干部和学雷锋典型,现任班子成员中有6人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信念,我们“雷锋团”始终教育官兵坚定不移爱党信党跟党走。我们紧紧抓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开展学雷锋活动,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熔铸忠诚之心,用党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党之情,用党的惠民政策坚定报国之志,教育引导官兵像雷锋那样一心向着党,做党的忠诚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春风化雨般的工作,使广大官兵自觉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始终保持了部队的纯洁。
雷锋精神充分反映革命军人崇高的职业操守,我们“雷锋团”始终激励官兵积极自觉爱岗敬业爱军精武。坚持把学雷锋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狠抓实战化训练,努力锻造“平时能应急、战时打得赢”的开路先锋。在一次战役演习前,军区赋予我团研究破除水上陆上障碍任务。团里经过集中攻关,拿出一整套实在管用的方案。训练中,有的同志就提出:用汽油设置火障、用炸药实施爆破太危险了,很容易发生训练事故甚至人员伤亡,能不能改用模拟手段。但团党委认为,现在过不了危险关,战场上就过不了生死关。我们9次合练,次次实装实弹。演习中,官兵们面对长数百米、高几十米的火海,从容应对,一举破障成功,赢得了现场观摩的上百名将校军官的喝彩。近年来,团队在集团军以上组织的专业比武中28次夺得第一,圆满完成总部和军区赋予的11项重大军事任务,3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雷锋精神生动诠释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我们“雷锋团”始终带领官兵满腔热忱服务人民奉献社会。2005年8月,抚顺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座高压电塔面临被冲倒的危险。这条线路,是辽沈地区输电大动脉,铁塔一旦冲倒,将给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420多名官兵临危受命,在滔滔洪水中抢运沙袋、人工打夯,连续奋战11个小时,保住了高压电塔。12根被鲜血染红的拉绳和3个打夯用的筑头,被抚顺市博物馆永久珍藏。我们还把雷锋精神带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2004年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当地一座供水站突然发生了氯气泄露事故,上千居民慌忙逃离避难。生死关头,我团官兵组成抢险分队冒死突入染毒区,成功排险,当地居民欢呼雀跃。
矗立在心中的精神殿堂
小时候,爷爷乔安山对我说:“我和雷锋一起在鞍钢当工人,一起入伍又在同一个班,还开同一辆车,你叫我爷爷,也要叫他爷爷啊!”从我记事起,爷爷就给我讲雷锋事迹,教我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照着《雷锋故事》识字。每年清明节,爷爷都带着我们全家去给雷锋爷爷扫墓。在我心里,雷锋是我们家最亲近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
走进绿色军营,当一名像雷锋那样的解放军战士,一直是我最大的梦想。2009年底,部队到我们大学征兵,我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团里的雷锋纪念馆解说员。我认真了解纪念馆628件珍贵文物,用心感悟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每件实物蕴含的精神,深刻领悟雷锋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崇高,把1万多字的解说稿记在心里,把雷锋的故事融化在血液里。面对不同年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讲解;面对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视角解读。
雷锋精神闪耀着永恒的道德之光,雷锋纪念馆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从1962年10月建馆开始,团里就决定向社会开放,不分节假日、不分八小时内外,只要有参观的就开馆,至今已接待工人、农民、学生等国内外参观者150多万人次,成为享誉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团队几十次外出执行重大任务,无论走到哪里,都把雷锋纪念馆建到哪里,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近年来,为了让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绽放出时代的光彩,团里在雷锋网站制作了“数字雷锋纪念馆”,还把雷锋纪念馆陈列资料刻成光盘,赠送给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目前已经赠送光盘近万张,让雷锋真正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我每讲解一次,都会引发对“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人生课题的思考。我感到,仅仅做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是不够的,还应该做一个雷锋精神的践行者。2010年11月,听说身患白血病的中学生张佩文,在北京307医院住院,急需相匹配的骨髓时,我便产生了捐献骨髓的念头。我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发现有的说骨髓配型过程疼痛难忍,也有的说骨髓捐献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看到这些,我心里有些犹豫了,就向爷爷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你雷锋爷爷的话:‘要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学雷锋做好事,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在爷爷的支持下,我专门请假到北京做了血型配对采集。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配型没有成功,我难过得哭了。临别时,我把一个月的津贴360元钱都留给了小佩文,并鼓励他好好养病,答应他等病好了,带他到雷锋纪念馆参观。
去年12月,我面临着人生的一次艰难抉择:我当兵两年已经服役期满,而学校规定服役期满不回校复学取消学籍。我是家里第一位大学生,是选择自己苦读12年换来的大学学业,还是选择留在部队?一时间我内心非常矛盾。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因为,我觉得上大学能够增加知识的厚度,而在雷锋纪念馆却能提升精神的高度;知识的增长可以后补,精神滋养的机会却弥足珍贵。我愿意坚守在解说员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华融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潮流!
学雷锋,一生不变的承诺
我和雷锋同年入伍,同在一个团当兵。1962年2月19日,又和雷锋一起参加了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恰好住在同一个房间。9天的朝夕相处,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会议结束时,雷锋亲笔给我题写赠言:“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雷锋的赠言写在我的日记本上,但勉励的话语字字铭刻在我的心里。此后,我坚持像雷锋那样学习、工作,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从战士一直干到“雷锋团”团长。
“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是团里几十年不变的“团规”,我们历任团领导都用这个“团规”教育官兵、鞭策自己。1985年底,我从团长岗位转业,看到回乡的战友始终牢记“团规”,自发成立了许多“学雷锋小组”、“学雷锋服务队”,经常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内心感到非常欣慰。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群体辐射效应,我产生了成立“编外雷锋团”的想法,主动与老团队汇报沟通,团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还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1997年4月,经邓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我们560名雷锋的战友组成“编外雷锋团”,团部设在市人武部,由我任团长,原团政治处主任姚德奇同志任政委。目前,已经发展到4500多人,还有上万名群众申请参加。
我们这批战友大多和雷锋有过亲密接触,有的和雷锋一个连队,有的和雷锋住上下铺,有的和雷锋一起站过岗、一同施过工,都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雷锋战友这个光荣称呼,都像雷锋那样听党话、跟党走。我转业分到邓州市文明办任副主任,很多亲属劝我:“你是‘雷锋团’团长,却安排个副科级,赶快找找领导,咋说也能给个高点的职务。”对此,我一笑了之,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老战友丁士豪复员后先后在县磷肥厂、白酒厂工作,在哪都是劳动模范。1997年,58岁的老丁和两个女儿同时下岗,他体谅政府的难处,不等不靠不找,主动带领全家到农村承包了10亩荒地。有人不理解:“老丁,你是为国家出了力的人。现在厂子倒闭了,你的工作也丢了,你也太亏了!”他哈哈一乐:“自从成为雷锋的战友,脑子里再也没有‘吃亏’两个字。”
我的这些战友们在部队时,都亲耳聆听过雷锋作报告,都亲眼见证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品德,在我们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大家返乡后,不仅带头学雷锋、做雷锋,而且深入到机关学校、厂矿社区、田间地头宣讲雷锋,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一次,我带着5名成员应邀到成都作报告,很多单位听说后纷纷找来。我们上午讲、下午讲,晚上也讲,连续讲了十几场,当时我的嗓子都讲哑了。听报告的同志都很感动,他们在赠送的锦旗上写着:继传统,掏红心,谱写园丁曲;学雷锋,洒汗水,当好育花人。十几年来,“编外雷锋团”宣传雷锋的足迹遍布8个省45个县市区,大张旗鼓地组织大家唱雷锋歌曲,讲雷锋故事,打雷锋标语,用我们的激情感染大家弘扬新风正气。
接过雷锋的枪 走好雷锋的路
我是雷锋班第24任班长。2009年9月,我当雷锋班班长第一天,团党委常委集体找我谈话,叮嘱我:“雷锋班是学雷锋的标杆,上下都很关注,你要多向老班长学习,当好传承雷锋精神的排头兵!”那一刻,我深切地认识到,当上雷锋班班长,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我之前的每一任班长,都像雷锋老班长那样,都是学用理论的“领头雁”,爱岗敬业的“螺丝钉”,助人为乐的“热心人”,个个都是学雷锋标兵。第19任班长李有宝,在沈阳火车站遇到一个哭诉钱包被偷、没钱回家的妇女。他当即掏出100元钱,塞给这个妇女。有人小声提醒他别上当。李有宝说:“即使可能上当受骗,也不能让有困难的人得不到帮助!”两个月后,李有宝收到了一封挂号信,里面夹着100元钱。这封信正是那个妇女寄来的,她在信中说自己是个骗子。当她从电视上认出给她钱的竟是雷锋班班长时,良心受到了谴责,就赶紧把钱寄了回来。她还在信中承诺,自己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信的落款是:“谢雷”,“谢雷”就是谢谢雷锋的意思。第22任班长吴锡有,得知辽宁省建昌县有13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便以“快乐兵”的名义,资助他们重返校园。为了当面感谢这个解放军叔叔,这些学生在校长王桂芝带领下,打着“快乐兵,千万里我们追寻着你”的条幅,步行8天来到我们团。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恩人竟然是一名普通战士,还穿着打了补丁的胶鞋和袜子。现在,已当上连队指导员的吴锡有,仍然保持着“快乐兵”的本色,他利用自己的工资和在业余时间捡废品卖的钱,先后资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280多名,累计捐款8万余元……
面对厚重的历史荣誉,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带领全班争取更大的成绩,不愧雷锋班的光荣称号。2009年,我刚当班长不久,就和班里一名战友代表团队参加集团军汽车驾驶比武,仅取得了第3名。回到班里,我站在老班长的床铺前,叩问自己:如果是老班长,他会怎么样?我想起老班长说过的话“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透过失败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浑身顿时充满了力量。我和班里战士从基础理论学起,从基础科目练起,从难从严抓好“一专多能、用修双能”训练。短短半年时间,全班战士都能熟练驾驶6种装备车辆,都能掌握通过高空轨道桥、夜间闭灯驾驶等14种高难技术。去年12月,我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
雷锋老班长曾经照顾过烈属张士霞老人,老人把雷锋当儿子,雷锋也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妈妈。雷锋牺牲后,我们班放大了一张雷锋照片送给了她。张士霞老人始终把这张照片带在身边,把对雷锋的思念倾注在我们班战士身上,时常帮大家洗衣服、钉扣子、做鞋垫。她逢人便讲雷锋的故事,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宣传雷锋精神上。老人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几十年来,班里的战士换了十几茬,始终坚持照顾老人。2006年10月17日,老人迎来百岁寿辰。那天,我们班早早送去了大红唐装,摆上了大蛋糕,全班战士轮流向老人祝寿。老人笑得合不拢嘴,高兴地说:“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雷锋。我要再多活几年,咱们一块学雷锋、当雷锋!”我们从许许多多群众身上,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更加坚定了与雷锋同行、用一生践行的执著信念。
“雷锋号”上看“雷锋团”
“雷锋号”公交车是我们抚顺市公交战线的一面旗帜。我驾驶“雷锋号”公交车18年,每天都要路过“雷锋团站”,每天都能接触“雷锋团”官兵,无数次看到他们默默无闻做好事的感人场景,时时感受着雷锋传人带给我们的温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些看不惯,觉得他们玩着时尚手机,听着流行音乐,脑子里整天是偶像明星,不为别人着想,不愿吃苦奋斗,不会有太大出息。是“雷锋团”一个叫郑莆仁的战士,让我转变了看法。最初小郑坐我车时,总是帮助乘客拎包让座,一有时间就帮我干这干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还以为他是个老实能干的农家孩子。直到去年11月,我从雷锋网站上看到有关他的事迹才知道,小郑的父亲拥有七八家公司、十几亿资产。他入伍前住豪宅、开名车、穿名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当兵来到“雷锋团”后,他在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影响下,收起了名牌衣服和皮鞋,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服役5年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把省吃俭用积攒的9800多元津贴,捐给灾区和资助失学儿童。他年年是团里学雷锋标兵,还3次荣立三等功。后来,我问小郑为啥变化这么大,他很认真地说:“走进了‘雷锋团’,也就走近了雷锋。对照雷锋,我才知道怎样做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从他质朴的话语中,我看到新一代的年轻人,只要心中树起雷锋这个榜样,认准为人民服务这个道理,就大有希望。
我发现,“雷锋团”官兵外出时,常常带着两样东西:军用水壶和挎包。我曾问一名战士带这些干啥?他笑着说:“带壶水就不用买饮料,背个挎包可以随手收集废弃瓶子卖钱。我们用这些钱资助贫困学生。”要不是后来看到媒体报道,我还真不大相信他说的话。2007年8月5日,《抚顺晚报》报道了10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消息,“雷锋团”官兵第一个送去他们平时捡瓶子、卖废品积攒的2万元钱。我在网上还看到,这些年,“雷锋团”官兵先后帮助驻地1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资助4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累计为希望工程、贫困家庭、受灾群众捐款80多万元。
“雷锋团”就像“一团火”,温暖着他人,感动着社会,也带动了我们抚顺市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学雷锋队伍。2010年3月,“雷锋团”发起了续写“雷锋存折”行动,抚顺人民积极响应,我们“雷锋号”司机也纷纷奉献爱心。短短3天,雷锋存折就多了10余万元。10年前,“雷锋团”倡议种植“雷锋林”活动,当年抚顺市就有一万多人参加进来。如今,一片片“雷锋林”拔地而起,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家园。在“雷锋团”的影响感召下,我们抚顺市叫响了“人人学雷锋,扮美雷锋城”的口号,群众自发组成4万多个学雷锋小组和2900多个学雷锋服务队,还有雷锋小学、雷锋岗亭、雷锋班组、雷锋广场等一大批“雷锋号”群体和地标,“全民学雷锋”成为抚顺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我们抚顺市“雷锋号”的一员,我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么多“雷锋团”官兵,这是一种荣耀。当一个像雷锋那样的司机,是我人生的不懈追求。18年来,我把乘客当亲人,用爱心把稳方向盘,曾连续3年照顾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还救过一位头部受重伤的打工青年,在医院照料过昏迷一个多月的工友,多次被省市评为劳动模范、“百姓雷锋”和优秀共产党员。雷锋,让我看到了崇高;“雷锋团”官兵,让我懂得了坚守。路没有尽头,车辙不断延伸,学雷锋、做雷锋将是我们“雷锋号”公交人永远不变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