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九台市人民法院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践行为民司法,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回应社会的需求。该院建成了诉讼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减轻当事人负担;开展诉前导诉,方便当事人立案;强化诉前调解,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彰显人文关怀,畅通民意表达;倡导诉讼文化建设,提升服务层次,为辖区百姓提供多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司法服务。
诉前导诉 方便当事人立案
走进九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幅案件流程图,使前来诉讼的当事人对整个案件的流程一目了然。
流程图的旁边是一台大的液晶电视,电视每天滚动播出该院自己制作的导诉短片。这些短片不仅内容生动,而且直观易懂,涵盖了辖区常见的纠纷类型,让前来诉讼的当事人不仅感受到诉讼的人性化,更重要的是为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群众提供了指引。在诉讼服务大厅的正面,矗立着一个干净整洁、带着亲民气息的导诉台。如果说诉讼服务中心是整个法院的窗口,那么导诉台就是整个诉讼服务中心的窗口。导诉台及导诉人员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法院的形象。
这里有专门的导诉人员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正确使用诉权维护自身权益,向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告知诉讼须知,引导当事人选择最恰当的纠纷化解渠道来解决矛盾,减少当事人不合理的诉讼心理预期,避免了诉讼的盲目性。导诉人员如同医院里导诊的护士,对当事人咨询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使群众一进入法院大门便得到引导或分流,既改变了当事人因不清楚法院内部具体分工和工作流程而不知所措的状况,也有效地规范了院区管理秩序。
2011年5月25日,前来法院立案的吴某第一次走进诉讼服务中心就得到了专职导诉员的热情指导。从领取格式文本填写诉状,再到立案窗口排队递交诉讼材料,仅用10分钟就办妥了全部立案手续。吴某非常满意地说道:“以前老是听说到法院立案既耗时又繁琐,没想到今天办得非常顺利,导诉员将各种诉讼问题跟我讲得明明白白,令人打官司都愉快。”
其塔木镇某村村民王亮在帮王明家盖房子时右手受伤,村干部多次调解,双方未能达成赔偿协议,于是,王亮来到法院准备起诉。导诉员了解到两人是未出五服的亲戚,对他们耐心讲解了法律上关于雇员受伤害的相关规定,并建议二人通过诉前调解解决问题,既方便快捷又节约成本,同时也不伤亲戚之间的和气。当天,在法官的调解下,王明一次性补偿王亮6400元,双方握手言和。
导诉人员平均每小时要接待当事人4人次,对当事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导诉员都耐心地一一作答,切实方便了群众诉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诉前调解 化解矛盾纠纷
案结事了人和,是人民司法坚守的基本信条。如何更好地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九台法院的答案是通过诉前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此,九台法院成立了专门的调处指导中心,大力加强诉前的调解工作,努力倡导温情调解。
在立案前,法官根据案情向当事人建议先走诉前调解程序。一些案件经过诉前调解或立案调解就可以解决。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设置了两个调解室,专门用于案件的调解,一个是诉前调解室,一个是立案调解室。当事人来到法院,如果案情简单、争议较小、双方解决问题的态度比较积极,导诉人员就会把他们引领到诉前调解室,如果经过调解达成了一致意见,不需要制作法律文书,就地办理;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就去立案调解室,由工作人员为其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很多纠纷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就被化解了。
2011年10月20日下午,在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室内,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正在等待法官出具调解协议,两人并排坐到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很难想象50分钟前双方还剑拔弩张,为赔偿问题争吵不休。原告告诉记者:“原本以为这场官司要打很久,现在马上能拿到钱,没了后顾之忧,可以继续治疗,好好生活。我真的非常满意!”
不久前,九台市东湖镇永鑫采石场作业现场突遭雷击,雷电引爆了预埋的炸药,造成现场7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发生后,九台法院立即成立了由院长、党组成员及7名法官组成的诉前调解组,第一时间深入事故发生地,配合当地党委、政府迅速开展工作,缓解家属的激烈情绪,防止矛盾转化。经过5天耐心细致的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认同和群众的满意。
细节入手 彰显人文关怀
“建设诉讼服务中心绝对不是搞面子工程,而是要以司法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同样要以此为落脚点。”九台法院院长李缃凡曾多次这样强调。因此,九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是办公环境的优化和设施的更新,更是司法理念的提升与服务功能的扩张,从细节处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
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诉讼指南、文书样本、诉状样本、座椅、书写台、饮用水、笔墨纸张等,从电视机的悬挂位置到老花镜的配备,每个小的细节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和仔细斟酌的。该院就是要通过每个细节来衬托温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该院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帮助提供案件查询、联系相关法官、材料收转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树立了人民法院为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该院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秩序,为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奠定了基础。每天清晨,前来立案的当事人都可以坐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大厅休息室里,喝着水,等候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拿起写字台上的老花镜观看放在报刊架上的报纸等读物,还可以观看电视机里由该院工作人员自己拍摄的导诉视频短片,了解整个立案程序。一名前来立案的当事人说:“以前觉得到法院啥事都难办,现在到了法院,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一站式服务
减轻当事人负担
走进吉林省九台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首先感受到的是立案方式的巨大转变。8个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当事人在办理诉讼手续、转交诉讼材料、查询案件信息、法律咨询等方面,得到更规范、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减少了诉讼梗塞和延滞,畅通了纠纷解决渠道,保障了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当事人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减轻了当事人诉讼负担。
很多来诉讼服务中心办事的当事人称赞这里“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电话有人接,咨询有人答,法官有人找,上诉有人办”。该中心对前来立案的当事人,提供受理、审查、交费、立案的全程服务,材料齐全的,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立案手续,对材料不全的实行一次性告知,让当事人“少跑腿”;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还可以预约上门立案,让当事人“不跑腿”;当事人要求约见法官的,由该中心及时与承办法官联系;资深法官实行“门诊式”接待,解答法律咨询,及时告知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选择最适当的纠纷化解方式,指导当事人书写诉状和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经依法审查,按法定程序及时作出缓、减或免除诉讼费的决定。
就像九台法院副院长胡青春所说,九台法院成立诉讼服务中心,就是要让老百姓打官司“少跑一次腿、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许多来诉讼服务中心办过事的老百姓都说:“这回可好了,原来要跑几趟的事,现在一两个小时就办完了,法院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了。”
诉讼文化
提升服务层次
当诉讼服务的理念在全院得到普及后,如何实现更深入、更持久的效果,是九台法院着重考虑的事。在不懈的摸索中,九台法院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形成一种诉讼文化。
该院设立了近现代中国法制史长廊。对近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法律制度、新中国法制的曲折发展和全面发展等进行深入的诠释,向前来开庭的当事人和群众展示近现代中国法制发展状况,既可以对广大法官干警进行法律文化熏陶,又实现了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制意识的效果。同时,服务中心还设立了对当事人的温馨提示和告诫板块,拉近法院、法官同人民群众的距离。
九台法院设立了调解文化展览区,共设和、诚、容、孝四个板块,通过让老百姓看得懂、容易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或现实图画,展示了曾子杀猪、一诺千金;以德报怨、六尺巷;黄香温席;家庭和睦、诉讼和谐等著名故事和实践智慧。通过展示中国法律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和独特神韵,化解当事人心中的不平之气,进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大力强化诉讼文化建设,进一步转变了九台法院的诉讼服务理念,提升了服务水平,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整体联动”的转变。该院构建以立案庭为主体,所有审判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的“一体化”诉讼服务格局,使整个法院都成为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从墨守成规到能动回应的转变。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等活动,努力将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封封人民群众赠送的表扬信、一面面当事人送来的锦旗,无不显示着诉讼服务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九台法院,并已慢慢开出美丽的花朵,逐渐结出丰硕的果实。诉讼服务的悄然铺开,切实方便了群众诉讼,拉近了九台法院与老百姓的距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九台法院也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立案信访窗口”先进集体。站在新的起点,九台法院将更加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司法水平,提升服务水平,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