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最高法院研究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5-09-17 11:01:48


要准确把握打击重点,重点惩治发生在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烟花爆竹、电梯、煤矿、非煤矿山、油气运送管道、建筑施工、消防、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以及港口、码头、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的危害安全生产犯罪,从严惩治发生在这些犯罪背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切实加大对危害安全生产犯罪的惩治力度,并依法妥善审理涉及重大责任事故的赔偿案件,积极支持当事人依法维权,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问:请您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做好涉民生案件审判工作,维护公共安全的举措?

    答: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在保障民生,维护公共安全方面的责任更加重大。当前,要着力做好群众反映强烈、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涉民生案件的审理工作,健全完善保障司法为民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具体而言,要妥善审理涉农案件,依法严惩针对农村弱势群体和发生在农村的犯罪,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依法严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的犯罪,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有效维护食品药品安全。要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特别是,要从严惩治危害民生的职务犯罪,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的职责。

    问:请您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在维护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举措?

    答: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秩序是公共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信息网络实施的攻击破坏和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危害十分严重,网络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网络社会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完善网络空间管理是人民法院的重大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一方面,要从严惩治制作、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等犯罪活动和针对基础信息网络、重要行业和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军事网络、重要政务网络、用户数量众多的商业网络的攻击破坏活动,有效保障信息网络自身安全;另一方面,坚决依法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的盗窃、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贩卖毒品、传播淫秽信息等犯罪,维护网络社会安全,促进网络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健康、有序、清朗的网络环境。

    适当延伸审判职能 促进公共安全建设

    问:请您介绍一下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举措?

    答:人民法院要坚持立足本职与适当延伸审判职能并重,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努力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有关部门一道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总体思路,扎实做好审判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强化法制宣传,震慑违法犯罪。

    二是要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管理漏洞、治安隐患,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或职能部门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控、加强源头治理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公共安全体系的健全完善。

    三是要加强司法调研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审判信息大数据,强化司法统计和调研工作,准确研判公共安全形势,为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提供决策参考。

    四是要做好人民法院自身安全工作。人民法院安全工作事关涉诉群众和法院干警的切身利益,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决不允许因自身工作问题引发群体性、突发性和个人极端事件。要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完善法院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确保人民法院人员安全、场所安全、信息安全。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