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白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热心公益事业、有责任感,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在河南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是法律明白人,就不能当村干部!现在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
近年来,随着河南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批,在规划范围之内的小杜庄,征地拆迁成了当地村民们热议的话题。
征地拆迁往往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而小杜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军对《法制日报》记者提起此事却乐呵呵:“俺村不是说没有矛盾纠纷,但没有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平安村、法治村、文明村。这得益于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法律明白人。多一个法律明白人就少一处拆迁阻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中去,把创建平安小杜庄活动宣传到村民心中。”
据了解,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入驻企业8000多家,实现征地拆迁的和谐、稳定是管委会日常工作之一。小杜庄村现有235户880人,因拆迁款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时常出现。村民老陈丧偶,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其女儿得知父亲房屋要拆迁,便从外地赶回来。看到长年未见的女儿,老陈百感交集。女儿对他说:“你没文化,不认识字,签协议要多留个心眼。还是我替你签协议,领取补偿款。”
老陈认为女儿言之有理,就与其一起去办理了协议签字和补偿款领取手续。当老陈女儿拿到取款支票后,就不愿意给父亲了。老陈找到刘连军说:“孩子要拿着补偿款走,说是怕我再婚让人把钱骗走。”刘连军听后,赶紧安排两个法律明白人找到老陈女儿,对其讲道理、讲法律。老陈女儿听后,把取款支票交给了父亲。
“过去,村民穷,在继承、赡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少。现在,村民手里有钱了,拆迁安置改善了居住环境,征地拆迁补偿又是一大块收入,这些方面的矛盾纠纷多了起来,大都是不懂法引起的。”刘连军说。
村民刘某常年在外不回家。村里的房屋拆迁后,刘某回来就找妻子想把补偿款要走。妻子一听来了气,“你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我靠做小生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我凭什么给你补偿款?”两人为此大打出手,刘某把妻子的头也打破了。
到村里了解工作情况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程办事处综治办主任刘合顺听村民们议论此事,就与刘连军一起到刘某家里给夫妻二人做工作,讲解夫妻之间的法律义务,批评了刘某长年不管家和殴打妻子的行为,让他们不计前嫌,用补偿款做点生意,把孩子养大成人。如今,夫妻二人和好如初,刘某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刘主任给俺讲法律讲道理,俺这个家就散了。”
有个别村民还想在多领取拆迁补偿款上动心思,并没有想到会触犯法律。村民小刘家原来有两处宅基地,只有一个儿子,按照公开透明的拆迁政策规定,只能享受一处合法的宅基地,另一处宅基地按照多余宅基地的标准进行补偿。
小刘夫妇觉得按照多余的标准进行补偿有些“吃亏”,就假借离婚的名义各自占一处宅基地,要求按照两个合法宅基地的标准对其进行补偿。前程办事处主任李振甫得知后,再加上其他办事处辖区村民有因骗取补偿款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就安排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朱兴甫带领村干部去给小刘夫妇讲解拆迁政策和骗取国家赔偿款危害的严重性,小刘夫妇终于想明白了,同意按照拆迁政策执行。
“不是法律明白人,就不能当村干部!现在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前程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梁辉说,开发区以就近方便为原则,在10户村民中培养确定一位法律明白人,协助办事处和村里调解本区域内的民事纠纷,及时收集矛盾纠纷苗头、纠纷动态。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法委副书记孟涛说:“如今,我们辖区6个办事处53个行政村(社区)都有法律明白人,是兼职普法骨干力量,也是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和法治村创建工作的基本力量,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