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有一种忠诚叫坚守

发布时间:2012-04-24 14:55:03


 在四川省隆昌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部搞腐败,最怕李兴艾。”

  言由何来?一组数字或许能从侧面回答:李兴艾自1988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至今,亲自组织和指挥查办的案件达400余件,处分违纪人员477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这位办案高手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既然干了纪检监察这项工作,就不怕得罪人。”

  1956年出生的李兴艾,老家在山西,在隆昌并无亲戚,他自己曾调侃说:“我在隆昌人生面不熟,认识的人少,得罪的人多。”话虽玩笑,甜酸自知。

  2006年4月,李兴艾主持查办了县内某机关私设“小金库”的案件。就在一些相关涉案人员逐渐浮出水面时,李兴艾却感受到了来自另一个方面的压力。“案子不要办那么大,金额不要说那么多。”当时个别领导打电话专门“点醒”他。而李兴艾总是一句话回答:“我只是办案人员,我的职责是把问题查清楚。”某涉案人员看李兴艾毫无妥协的意思,忍不住向他发难道:“我在‘上面’认识很多人,不信走着瞧!”“我不管你关系多广,后台多硬,我的后台是党纪国法,你的后台总没我硬!”李兴艾针锋相对的回答让该涉案人员立马软了下去。最终,该案违纪事实被查清,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处分。

  对于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办案,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细致和智慧。2005年,李兴艾被抽调到内江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查办内江市某煤矿原矿长黄某受贿20余万元、国有企业改制隐匿国有资产240余万元的大案。当时案子正陷入困境。李兴艾没有焦躁,在冷静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他一方面从外围查起,调查了该煤矿与其他企业的业务往来,取得了重要证据;另一方面,他不放弃对黄某的谈话,终于有一天黄某开了口:“如果我讲了,可能脑袋都保不住。”这句话让李兴艾肯定了之前掌握的事实是可靠的,于是抓住黄某防线崩溃的机会,一举突破全案。

  在隆昌,李兴艾对被查对象的关心也是出了名的。有时有的被查对象吃不惯辣,李兴艾看到后还会特意给他安排清淡的饮食。李兴艾说:“一个案子在查办时总是想方设法地获取证据;但一旦掌握了证据,看到这些干部犯错误,我又很痛心。”

  正是由于李兴艾真诚的关心与对待,一些被查对象在案件结束后不仅没有仇视李兴艾,反而与他成了朋友。一名被查处对象回忆到,他在最初对李兴艾是很有抵触情绪的,然而,李兴艾前后三个多月不厌其烦地对他做思想工作,终于感化了他,“甚至在被处理后,李兴艾也常常和我联系,关心我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现状,不断鼓励我。我早已把他当做是交心的兄长和朋友。”

  在李兴艾眼里,反腐倡廉工作是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案件告破并不是终点。他常说:“案子办结了,制度没建立起来,也是‘夹生饭’!”1998年,在查办了某机关一名队长受贿的案件后,李兴艾并未歇息,而是以此案为突破口,查处了7名公安系统的队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公安机关因此开展了队伍大整顿,强化自身建设,最后取得了争创全国优秀公安局的成功。“我办完案不是转身就走了,而是要‘设路标’、‘拉红线’,防止后来者重蹈覆辙。”李兴艾说。

  一腔热爱,一阙长歌;一种执著,一生坚守。

  对于李兴艾来说,纪检监察工作就是他最重要的信念,24年从未改变。24年干纪检不容易,干了24年纪检办了24年案件就更不容易。李兴艾长年办案,妻子不仅担心他的身体,还有另一层担忧:“他的工作常要得罪人,有时还会接到恐吓电话。平时还会遭受身边一些人的白眼和风凉话。”出于对丈夫的爱护,她不止一次劝李兴艾换个工作,但他总是摇头,只是叮嘱爱人注意安全。

  “办案有艰难的一面,也有快乐的一面,我确实非常热爱这项工作,我能感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这都是我工作的激情所在,在社会风气尚未完全风清气正的情况下,也必须有我们这样的人来坚守。” 24年间,李兴艾不止一次有机会调到“更轻松、更有前途”的工作岗位,但他都没有去,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一次换工作的要求。“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不是最幸福的吗?”李兴艾说。

文章来源:国家风尚网

文章出处:国家风尚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