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的条件和标准
指导性案例是指法院审理且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裁判方法等方面正确并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对同类型案件具有知道和参考作用的案例。指导性案例的基本要件包括:1、裁判已经生效且未进入再审程序;2、法律适用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意义;3、案件审理程序合法,处理结果正确,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4、裁判文书制作格式规范,叙事清楚,论证充分。指导性案例的主要类型包括:1、法律规定相对原则、尚不明确,能够以案释法、具有指导意义的案;2、现行法律尚无具体规定,正确运用法律原则作出裁判、填补法律空缺的案例;3、适用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作出裁判的新类型案例;4、在本辖区内具有重大影响或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案例;5、因法律适用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得到明确答复后作出裁判的案例。
二、典型案例的挑选和推荐
为确保案例推荐工作有序开展,法院要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确定典型案例报送联络员,法院的业务部门或办案法官发现有符合条件的案例都可以向本部门案例联络员推荐,联络员经初步审查后逐级上报。对于社会公众关注度高、法律
适用疑难的重点案件,案例报送联络员也可以主动收集。
三、典型案例的评定和确认
法院将指导性案例的评选、编报工作明确为研究室的一项长期职责。由研究室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工作细则和操作规程,对拟建议作为典型案例的,由专人编写裁判摘要,修改完善裁判文书(裁判主文不得作任何修改),经相关业务主管院长审查后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保证发布案例的权威性。
四、案例编辑格式及发布形式
指导性案例的编写主要根据生效判决文书加工整理而成。包括裁判摘要、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事实及证据、裁判理由及裁判结果等部分。其中,“裁判摘要”是指导性案例的重心所在,突出案例的法律适用,提炼案例的典型内容,归纳案例的裁判要旨,反映案例的裁判规则。
五、案例报送的激励与保障
充足的案例资源,是选编优秀案例的基础。为了提高我院报送案例的积极性,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明确任务。对各业务庭每年报送安利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与调研任务一同下达;二是定期通报案例报送情况,以形成报送案例的竞争态势;三是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将报送案例和被采用情况作为业务庭目标考评时的加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