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小微信大作用 17年积案巧执结

发布时间:2017-06-09 14:48:21




    日前,龙沙法院创新执行思维,采用微信送达方式并全程利用互联网进行查询、冻结、和解、解冻,使一起“休眠”了17年的执行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申请人王某于2000年12月3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吕某偿还借款本息共计11万余元,但吕某在给付5.5万元后,再无“音讯”,在征得王某同意后,该案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年初以来,各级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宣传力度,看到了希望的王某立即向法院提出恢复案件执行的申请,龙沙法院于4月14日依法立案恢复执行。由于时间久远,被执行人吕某早已不知去向,申请人王某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现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办案法官谷庆君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查询吕某的银行、互联网银行、车辆及工商登记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不仅了解到被执行人在多家银行有存款,还在广州、成都、重庆、沈阳等多个城市注册有公司,而且在互联网银行处找到了吕某的联系方式。远程冻结部分财产!电话联系看看态度:“咱俩互加微信吧”,“好的”,谷法官与远在广州的吕某互加微信,以电子形式向吕某送达了法律文书并向其晓以利害,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诚意;若干次微信交流,终于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这是“法媒银”联动机制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也是龙沙法院采用打“组合拳”进行“四查”、在“双微一网”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法律七进”发放执行宣传册等多种方式,把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心与信心传递到广大群众中,对“老赖”形成强大威慑的一个缩影!这起案件,全程通过网络平台办理,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避免了传统办案方式到财产所在地调查、冻结、划拨、处置等工作周期长、工作效率低等弊端;和解履行不仅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化解双方当事人的陈年积怨,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目的,真正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相统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