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市面上标识称茅台生产的“商务庆典酒”、 “八十周年建军酒”、“军区专供酒”、“国家机关后勤采购特供酒”等属于集团清理整顿品牌,已经停止生产并且召回,市面上流通的上述酒全系假酒。
近期,关于茅台酒的争论确实比较多。其实,当我们在争论茅台酒应不应该列入公款招待用酒、应不应该成为奢侈品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现在市场上,茅台酒绝大部分为假酒。现在,茅台酒的真假问题,又终于得到了一个官方的回应:“商务庆典酒”、 “八十周年建军酒”、“军区专供酒”、“国家机关后勤采购特供酒”等都属于茅台集团清理整顿品牌,言外之意在于,这些酒都是假酒。
茅台,虽然与老百姓有较远的距离,但不代表老百姓不关心茅台的真假。不是担心喝酒的人的身体,而是担心“假茅台”背后的“真问题”。喝假茅台绝非像吃了过期食品或是假药一样简单,在一瓶瓶假茅台的酒瓶后面,其实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首先,谁是假茅台的买单者?对于名酒,公众首先会想到中石化的“天价酒事件”。展开联想就很容易想到,茅台的买单成本至少有部分来源于垄断央企的利润。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就是假茅台的真正买单者。倘若官场之中有茅台,纳税人就是真正的买单者。一个现实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身体不时被假冒伪劣产品侵蚀,我们的钱包还经常被一些垄断央企甚至包括一些政府部门侵蚀。
其次,假茅台背后有没有腐败?2009年,某省驻京办购买了700余箱假茅台,据了解,该驻京办明明知道酒是假的却还要买,原因在于“跑部钱进”时不能空手而去。两千余元一瓶的茅台尚且如此,名贵红酒更是情何以堪。现在茅台的空瓶身价数百,比一个低保户月收入都多,让人怎能不心疼。
再者,是什么造就了国人的奢侈消费心理?一位商人说,“我承受不起一场饭局中没有茅台的风险”,显然,茅台已经成了公关的重要利器。而作为商人公关利器的茅台,似乎又在描绘着一个纠结的市场经营体制。但是,喝昂贵的茅台果真就能代表身份吗?酒的价位不能代表身份的高低,更不能代表酒宴的规格。是信仰迷失,还是道德沦丧?当然了,除了茅台之外,江湖中还有“假拉菲”的传说——据悉,拉菲红酒10年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所以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假的。
前段时间,中央各部委逐渐向社会公开“三公”预算与结算情况。有的高达十数亿,有的少到十几万,但是,无论公务招待花费多少,公众看不到“三公”消费中是否含有茅台、有多少茅台。显然,茅台之所以能流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看不到官场一顿饭中到底包含了什么。是馒头咸菜还是鱼翅鲍鱼,我们只能猜测。而假茅台的横行,至少能满足公众的部分好奇心。只是,满足好奇心之后又不免添些新堵。
来源于:《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