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到这本书是在大学的课堂上,《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每年年初,阿富汗都会举行盛大的风筝节,许多孩子会使出自己积蓄一年的力量只为了能在风筝节上成为佼佼者。
本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12岁的富家少爷,与仆人哈森是最要好的伙伴,他与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想要在风筝节上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对他来说拥有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想通过这种方式使父亲对他不再是鄙夷和嫌弃,他迫切的希望能够获得父亲的赞赏与笑容。而抢到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就预示着莫大的荣誉与完全的胜利。哈森知道了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施以暴力和侮辱,而蜷缩在阴暗角落的阿米尔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森,也不愿让哈森让出这个蓝风筝,阿米尔用哈森的鲜血、创伤和荣誉换取了与父亲的亲近。事后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森,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家。直到后来阿米尔偶然间得知哈森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中年的阿米尔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对自我的救赎。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用很华丽的文笔,而仅仅是用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对于阿米尔来说,风筝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也会慢慢的发现用勇气保护身边的人、用真诚待人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会为了一些小事和他人争执,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迷失自我。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阿米尔,在突然出现的或悲催、或难以抉择的境遇时,选择勇敢还是软弱、选择责任还是利益、选择忠诚还是背叛。如何选择都是在一念之间,但选择带来的后果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消化的,就像书中说的“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而救赎的时间可能溯及一生”。
在故事的结尾哈森已经死去,这两个儿时的挚友至此一生都无法再次相见,阿米尔找到了他的孩子索拉博,他带着这个小侄子,决定代替哈森承担做父亲的责任。在本书的结尾,他为索拉博放出久违的风筝时,他是否已经释然了呢?当他恍惚间看到那个拉着风筝线的兔唇少年时,他是否涌起了阵阵的思念呢?当风筝掉落,他为索拉博去追时,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否勾起了他最美好的回忆呢?
“为你,千千万万遍”,任时间流转这都是哈森对阿米尔未曾改变的承诺,也是阿米尔对哈森对索拉博发自内心的忏悔与救赎。或许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在个追风筝的路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惫,可是没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无法推卸;应该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在风雨中勇于前进、敢于担当,直到追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只蓝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