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广乔学社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

 

看见别人,看清自己——《看见》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11-22 16:28:26


    五一三天假,我没有用来出游放松或者睡懒觉度日,而是把柴静的《看见》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本来我是不喜欢这种自传类型的书籍,但真的看了以后,就没能再放下,便开始没日没夜的看。仅一遍也许还不能够看些深层次的东西,不过通过字里行间透漏的某种信息来警诫自己、看清自己,也是好的。

    无论从她个人以及她笔下描述的他人及事件都是活生生存在着的。每一个个例都代表着一类人。也许我活的还不够鲜明,不能从某一个人身上反射出完全的自己,但在阅读时的不经意间就能够发现,我在这里。

    一、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回家问你妈、你妹,她们对新闻的欲望是什么,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在她的行业里她可以保持着这样的信条,我同样可以把这句话复制到我的生活中、工作中去,“别当了什么什么,就不是人了”。这个什么什么,可以是任何一种人,可是无论你成为什么,最基本的前提还是做人,如何做人才是关键、才是根本,其实更是基础。

    二、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后来我才知道,有一阵子,我们几个都以为自己肯定感染了。从医院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冲很长时间的热水澡,觉得有什么粉末已经沾在身上,鼻孔里嘴里呛得都是,但谁也不说,好像不说就是一种保护。”

    非典是一个可怕的记忆,那时我还在上初中,也许是没有经历大规模的爆发和隔离,我们那里也只是停了晚自习,课还是照常上的,不过每天就多了一项任务,在教室里喷洒消毒液,那时候还小,没有看新闻的意识,更没有意识到非典是会死人的。若干年以后,听说一个远房亲戚因为非典而死,除了感叹人生多变便再没有别的。可是看了柴静对当时的描述,才知道那时候应该是人人自危,天要塌了一样的感觉。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对未知的探索都是微弱的,绝望一点点出现在脸上,直到全身。

    三、双城的创伤

    “他只能呵斥他们的痛苦,命令学生把刻在课桌上纪念同学的‘519’字样抹掉。他们拒绝之后,他叫学校的校工把所有的课桌都重新漆了一遍,那些刻下来的字,看不清了,但用指尖还可以摸到。”

    发生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小孩子的世界单纯、干净、不掺杂质,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时候就变成了极端。这些事放在我们身上,是断然不会做出为朋友牺牲的壮举。小孩子在采访时说不相信大人们说的话,这到底是叛逆、成长,还是大人们的失败,没有人敢轻易下结论,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沟通对于人与人之间是极其重要的,沟通也并不是让谁服从于谁,而是需要在沟通的过程中达成一种共识。

    四、是对峙,不是对抗

    “我看着这段采访,能不能采访准确,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乐趣这么简单,这事关人的性命,我要是问得不准确,不配坐在这椅子上。”

    这一段记录包括了几件标志性事件,医院违规出车致人死亡事件、征地问题、候选人贿选事件……“尖锐”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书中,我觉得尖锐没什么不好,至少也能够成为挖掘真相的一种手段,人们已经变得对自己有保护、有坚硬的棱角,虽然硬碰硬没什么好的结果,但是如果能够拨开外壳看到本质,有时候“尖锐”也能够成为一种武器,带领我们抵达真相的武器。

    五、我们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这一段我看的很慢,因为我停顿了好几次,一看到篇章的小序我就开始恐惧,我不敢面对生和死、苦难和苍老这样的事情甚至是这些字样,我害怕死亡、害怕老去,害怕一切让人产生恐惧的东西。忍了忍,一气看完,只是讲述了一些边缘的事情。这个社会,我不认为边缘的就是不可接受的,在有些人眼里,也许它不是正义,但细想它也非邪恶,如果不认同,也不必反对

    六、沉默在尖叫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家庭是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出生,我们就活在家庭里,无论是小家,还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现在的社会还是多少遗留了一些男尊女卑的现象,暴力存在于很多家庭,男人们随便找了些借口就对女人拳脚相加,这种事情也许教育和引导还是不能够奏效,一些观念就像是在脑子里扎根了一样,我对解决这种问题毫无想法,沉默一直在尖叫,我恨我的无能为力。

    七、山西,山西

    “山被劈了三分之一,来往的煤车就在水源地边上。水源地只有十亩左右,‘最后这点了,再没有了。’边上人说。”

    “再没有了”是一种绝望的语气,环境保护至少已经提了20多年了吧,反正从我出生我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环保环保,口号喊得很亮,可还是每况愈下,我不知道国家的宏观调控到底带没带来什么有效的帮助,还是喊口号吧,从自身做起。

    八、我只是讨厌屈服

    “今天你的权利受到损害,你不说话,明天你就会失去更多的权利。”

    中国人好像就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这样类似的话我已经看过无数遍,没办法,维权意识一直提不上来,我自认为我的维权意识还可以,记得有一双鞋坏了,去商场问询说是已经过了三包期,我便一直跟售货员及他们的销售经理沟通,无果,最后找到了商场的楼层经理,也没什么实质的帮助。回来后我上网查相关资料,说什么的都有,消费者协会的电话根本打不通,这样闹腾了两三天,筋疲力尽,不了了之。我想我失去的不仅是这一双鞋而已吧。

    九、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他说:‘我们不对自己的事情关心,谁来关心呢?’”

    我一直觉得两会跟我没有关系,也从来都不看两会,也没时间看,那时候我得上班。对,都是借口,我就是不愿意看。但是上面这句话真的触动我了,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事情关心,谁来关心我们的事情呢?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

    十、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准确是记者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决不能走到探寻真相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准确必须应用到任何领域,感情和道德是另一方面,准确是前提,在感情和道德上表示同情或者赞同,在理性上必须准确的发现事物所散发的所有信息。不能人云亦云,就像书中说不是“我们”的光荣,我只能代表我,代表不了其他任何人。

    十一、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

    “其实对动物不好的人不一定对人不好,对动物好的人也不一定对人好。”

    很多事情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并不知道的一些东西,就像虐猫事件,是可以反对这种现象,但是不应该去打倒虐猫人,应该先听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出于什么目的。事情发生以后,他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动,为什么会发生,怎么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而不是要惩罚他们到底。

    十二、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灾难的本质就是灾难。”

    人们不愿意看见及经历灾难,大地震后唐山的场景我只能从电视上看到了,在电视上看到的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他们是经历了如此大的困境,就算是灾后重建了家园,失去的亲人、失去的生活都已经回不来了。

    十三、事实就是如此

    “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之争,不仅事关技术,更是对事件各方科学精神的检验,真相往往在于毫末之间。”

    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不能虚构,就算是所有人认定的事也不一定是事实,在这个事件中,周正龙始终坚称自己所拍的照片是真实的,所谓的专家们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就下了定论,真相需要不断的推敲求证,就算是一辈子也不能探寻真相,也不能够轻易对任何事下结论,人生亦如此。

    十四、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

    我说过我害怕死亡,害怕一切让人恐惧的事情。柴静描述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已经去世的奶奶,十多年了,我仍然能够想起她,还有去世的爷爷,经常还在梦里见到他们。地震中的人们只是一瞬间,便失去了,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甚至是失去了生命,如果说我害怕死亡,不如说我害怕失去,害怕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现在美好的生活,甚至失去生命。

    十五、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采访完,他说他害怕奥运结束前的这些天,因为他已经举起过世界上最沉的重量,无可再举……”

    命运往往垂青于成功者,失败者的背影是一种悲凉,然而失败者往往被人们忽略,在奥运会上,除了登上领奖台的英雄,其实陪伴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对手们也是伟大的。

    十六、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就像书中陈虹说的那样,对于一支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作为一个个体,对于事物的认识始终都只是片面的。我没有看懂征地问题,可是我明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是不够全面的,城市人和农村人对征地持不同的意见,领导干部和农民当然也出自不同的目的,协调很重要。

    十七、无能的力量

    “如果已经理解,然后再去跟他们说一句话,跟反感而去说一句话是不一样的。”

    柴静哑口无言,我也陷入深思。有时候我们不希望别人去做什么事的时候,其实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反感,至少我确实是这样,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轨迹和信条,也许原则和本质上的东西是一样的,但如何去做还是关乎于个人,你想去影响别人,至少也要从这个人的方向去影响,而不是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去指定别人该走的路。

    十八、采访时病友间的相互探望

    “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办法,张妙死了,药家鑫死了。其实死不是解决了问题,它应该成为我们剖析事情本质的开始,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人生最迈不过去的坎大概就是面对死亡吧。

    十九、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你的问题就是总认为你是对的。”

    自我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自信,不知道究竟来源于何处。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能够接受来自对立面的真实,不肯接受自己错了,是最大的遗憾。

    二十、陈虹不死

    “谈起陈虹时,有人说智慧,有人说尖锐,白岩松说‘那是个非常寂寞的人。’他的寂寞不是孤单,是没完成。”

    柴静在序言中曾经提到,陈虹死后,她开始写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为了悼念亡者。我不认识陈虹,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情谊。但是寂寞不是孤单,是没完成,给了我很大的撼动。之前说最悲哀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还是人死了钱没花完,都是一种未完成,这不一定是一种悲哀,但至少是一种遗憾,人生要少留遗憾的好。

    我不能够对这本书做一个总结,因为它述说的不是一件事,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开始对人生做一些思考,不管是正面、反面,正确、错误,都不应该还是守在原地,虽然我还不能完全做到标题中说的“看见别人,看清自己”,但至少我已经开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