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洋姐:
你好!
春暖花开,杨柳依依。似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之景。阳春三月,春风十里。恰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之容。承蒙春意盎然之际,遥寄书信一封以表问候。
此刻清茗芳菲,柔灯华盏。一本好书推荐给你。《曾国藩家书》能够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寻觅那份不可多得的宁静。《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勤俭,乃修身立人之根本。“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官至宰辅,一生勤俭自持。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以廉率属,以俭持家,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当时清政府官员的真实写照,但曾国藩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以身作则将阿谀奉承、行贿送礼的官员拒之门外。在南京总督府任职期间,他要求夫人和儿媳每晚织麻纺纱,下厨做饭。一件青缎马褂每逢佳节庆典穿一次,三十年依旧光亮如新。一生习劳习苦,励勤从俭。进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曾国藩为人处世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吾生平之长进,皆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曾国藩持家教子尤为苛刻,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曾国藩要求子女不许使唤奴婢添茶倒水,自己能做的事情要亲力亲为。为了使子女不沾染官场之气煞费苦心。曾国藩治军用人坚持“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兵。“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曾“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时名满天下,风光无两。作为同乡的毛主席对曾国藩评价甚高:“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亲”。溪美鱼知,但凡书中的美妙和意境只有自己用心去捕捉和领悟方能知晓。“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愿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负韶华不负己,不负岁月不负春。盏淡墨轻,纸短意长。期待着你的回信。
志鑫:
收到来信,感谢推荐,你我虽在同一庭内共事,但是对于读书交流感悟还是第一次,读《曾国藩家书》,好似让我聆听到了一名长者、智者的谆谆教诲,因为每天的时间有限,现在仅仅读了其中的部分,剩余的部分还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品味赏读。
你给我推荐的曾国藩对子弟的教诲精髓我认为是以下的 “孝”、“忠”、“勤”、“俭”、“德”、“让”、“坚”、“廉”九方面,他认为孝悌为立家之本、勤俭为持家之道、教化为兴家之策、睦邻为合家之辅。在读书上他要求子女要勤奋,要有志、有识、有恒;在修身上,他主张慎独、克己、敬恕、谦虚;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提倡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在京官得意时期,他十年七迁,仕途坦顺,志趣高昂。曾国藩结束内阁学士的闲职岁月,正式步入握有实权的大臣时代,其雄心壮志蓄势待发。南征北战时期,他鏖战沙场,戎马倥偬。攻克金陵前夕,厘金被争,亲人继卒,心力焦灼。暮年羁绊官场,外交失利,进退维谷。他这一生虽然外人看来极尽风光,但他所承受的压力也非常人所能想象,家书里尽是被岁月清洗后剩下的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子孙后辈的殷切期望。
我也跟你分享一下我看这本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吧,在书中曾国藩的对子弟们时常进行规劝。四弟、六弟屡试不中,抱怨连连,曾国藩特别向几个弟弟强调君子应懂得“守残抱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道理,要有敬畏、谨慎、谦虚的品质,不能自己一不顺利就埋怨社会的不公和抱怨制度的不平,“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表现出来的恭敬,而根底里还是内心的正和平,内心的力量可以战胜外在的干扰。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让我受益良多,曾国藩的这些体会用到现在的生活也是有指导意义的,在今后日子里我还会反复体会。
感谢你给我推荐的这本书,让我在闲暇之余放下手机,好像回到了没有手机电脑只有纸质书的年代。坚守心中的一方宁静、品读百味人生。曾国藩的胸襟之广大、做事之有恒的大家风范,确实值得后人学习。今后希望我们还会进行这样的读书交流,读不同的书,领略不同的风景。